「我是社畜該怎麼辦」系列已近尾聲,再怎麼提醒都覺得不夠。深深覺得老莊思想在當今內卷橫行的世界,是個解方。如果能好好運用前四集建議的:不要忘記你的名字、內直外曲、心齋/放空與檢視你被什麼宰制的進退之道,再加上今天最終回的絕招「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應該能在職場上永保安康。
這次,莊子又虛構了一個工作困境,這是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他前去請教孔子:「楚王派我出使齊國,責任重大。齊國對待使者總是表面恭敬而辦事拖延,我很惶恐…早上接到出使的命令,晚上就要喝冰水解熱,真的是憂心如焚啊!」
孔子為他開解(again又是莊子藉孔子發聲),一開始先搬出天地間無所遁逃的兩大法則,一是命也(天性),一是義也(義理),前者如子女愛父母,是天生不可解開的連結;而義理講的是臣子侍奉國君(下對上),要「不擇事而安之」(無論任何事情都做得妥妥貼貼),這樣就算是盡忠的典範。
德的極致
到這裡講的是「忠孝」二字,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但接下來莊子開始歪樓借孔子說出道家的核心思想,解釋忠孝之外,什麼是「德」的極致。
儒家的德是指「品德修養」,道家的德是「上天賦予人的天性,與生具有,無須作為」,這是截然不同的「德」,因為如果是儒家的「德」接下來就要請出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仁義禮智信);但若是道家的「德」,就是要你直接躺平、無為就好。前者要你奮發向上,後者要你不逆勢而為。
現在大家終於比較清楚為什麼整個社會是朝內卷發展,競爭到沒辦法再上一層樓只好開始內耗,這樣的始作俑者是什麼了?如果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而獨尊「道」術,那今日我們社會的景觀應該會大不同,大概只有緜延的樹海,大家要做的只是選擇在哪棵樹下躺平最開心!哈!這當然是世外桃源/理想國/烏托邦,只存在人的想像裡。人類的文明要往前發展,只好不斷地奴役著人類到野蠻的地步!
形勢比人強
回到莊子借孔子要來開解葉公子高這段,也就是忠孝(事君事父)大法之後呢?接下來要做的是「自事其心」(修養內心),要做到什麼地步呢?「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不受悲喜情緒的影響,知道困境當前,無可奈何而能安心去做,這就是德的最高境界了。
這段充分表現出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分野,如果是孔子本尊開解,那一定是要人「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才是儒家本色;相較下道家卻是勸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前者是已知不可行了,還是拼了命要挺身向前;後者是知道不可行了,無為就是了,注意道家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逆勢刻意作為。
面臨逆境時,這時往往形勢比人強,例如你是位階較低的社畜,面對的是老闆、職務要求、時間壓力…這些都不是你能改變的「形勢」,你日日被這股力道推著前進,這就是所謂的「不可奈何」,這時要用儒家?還是道家?用儒家你必須發憤圖強去改變外界,這時內心與外界是對立的,大多數人陷於外界無法改變而內心焦燥不安,因為你想改變但又改變不了,內心產生矛盾。
無為到底
這時道家會怎麼做?道家所有的前提都是天地間冥冥中自有運行的規律,也就是「道」,你可用科學的解釋理解為「自然律」,也可用宗教的教義想成是「上帝/真主」,或是坊間的說法「命運」。總之,道家從不覺得這樣的「道」是可以改變的,如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不仁」意指一視同仁,絕對的鐵面無私,所以不是能不能改變的問題,而是「不可能」改變,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道家發現宇宙間有「道」這個支配性力量在運作後,奉之為規皋,但人類自認為萬物之靈,以儒家為例,就是埋頭相信人類向善向上的潛能若激發出來,一定能改變天下。但道家深知沒有改變天下的可能,以「無為」應萬變,因為若是順勢時,就是沒怎麼作為(無為)也是水到渠成;但如果是逆勢,那更不要刻意而為(無為),因認識到當下是無可奈何,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與外界對抗,那也就無敵了!因為不跟自己內在為敵、不與外在為敵,這就是「安之若命」。
你可能會說,道家好消極認命啊,憑著「無為」一招到底!我也只能言盡於此,就看你要不要認識這世界有沒有「道」理,如果認識且相信了,你自然就會「無為」且「安之若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