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說到北海若覺得他大費唇舌半天了,河伯還是執迷不悟,因而要河伯「默默乎」,別再說了。但河伯一想不對,最重要的還沒問耶,因而有了第5問,大家想想會是什麼非問不可的事?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
之前,河伯糾結於誰大誰小、誰貴誰賤,北海若都是在論理的思考層面引導,但真正重要的是:「到底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也就是不管怎麼想,想不想得通,但我總要「行動」吧!直接告訴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吧!」
反衍、謝施、無方
結果,北海若告訴河伯3個行動指導方針:反衍、謝施、無方。
這3個指導方針可一言以蔽之,就是:隨「道」而為。道怎麼樣,你就怎麼樣,你的行動要與道並行,不要與道相違。
之前,為了方便,說到「道」都請大家理解為日升月落、四季更迭的自然律。現在為解釋反衍、謝施、無方,我們要進一步了解「道」是怎麼運行的。
我們眼見的世界都是兩兩一對:日月/冷熱/陰陽/長短/大小…,我們看到的日月交替,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周,會從面向太陽的一面有規律的轉向背向太陽的一面,如此形成了晝夜的兩個極端,我們所謂的「二元」、「兩極」,而其間運動的方式即「反衍」,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日夜的二元之間,還有晨昏等中間地帶,這是從一極轉向另一極的規律運動形成的變化。而「道」就是主導這個運動的律則,也就是我們簡稱的「自然律」。
由此,「道」的一個律則即「反衍」,會在兩極間運動,總是呈現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而運動帶來變化,所以是在兩極間恆動恆變。
由道的「反衍」可知,日會慢慢的轉向夜,夜深了日頭也要出來了,所謂的「謝施」就是指由此元運動轉化到彼元的不斷交替現象,正是北海若一再要河伯放下的誰貴誰賤執念,萬物都是往對立面轉化,貴會轉化成賤,賤會轉化成貴,貴賤是如此交替不已。
再來是「無方」,意即無所偏向,從此到彼是規律的運動變化,不會因為偏向貴就在貴多停留些,少給賤一些,就是「一視同仁」、「鐵面無私」的律則本色。
何為何不為,固將自化
好了,北海若以「反衍」、「謝施」、「無方」,來解釋道的運作方式是向對立面轉化、兩極不斷的交替、且不可能有偏心的問題,而且要河伯「道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要與道相合,不要與道相違。
如果你是河伯,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河伯可能在心理OS,那是要我自轉還是公轉?我又不是日月如何一直在動、一直在變?
其實,北海若確實有指點河伯要「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兼懷萬物,其孰承翼」之類的行動準則,但是河伯要的是:直接告訴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可不可以?
北海若也深知河伯的需求,所以在第5問的最後,他給河伯明確唯一的答案:何為乎 ,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意思是,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萬物原本會自然變化。
這意思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事情都在不斷的變化著。
那不就是,不管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事情一直在改變。那為與不為的結果有差別嗎?那是不是乾脆「不為」,直接躺平就好?
有沒有很熟悉?我們一直在講的道家的「無為」,「無為」不是「不為」,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刻意而為,更不逆勢而為,其根本立論即建立在:不管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天地間就是有其律則,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不會對此律則有何丁點影響,所以自然而為的「無為」就是與道相合,不與道相違的作為。
大家覺得北海若是否完整而明確的回答了河伯的第5問?還有為什麼無為是符合道的作為了嗎?接下來的第6問,將更直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