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Tag:

相反相成

故事

我可以掌握命運嗎?

by 老燕 2024 年 12 月 16 日
作者 老燕

從古至今,算命一直都存在,只是算法流行來流行去,但是算命的本質從沒改變過啊!從觀察龜甲上的裂紋到現在的星座塔羅牌,不都是在預卜吉凶禍福嗎?重點都在試圖從中一窺未來,然後趨吉避凶,掌握命運。

問題是命運是可以掌握的嗎?答案很多人早就聽過了,如果命運可以借由知道然後操之在我,那算命師就不用再靠算命謀生了,早就翻轉命運去了。

那人不是很悲哀,活著只能任憑命運擺布?既然一切都是命,不如躺平就好?

雖然躺平是道家逍遙思想中的理想,但是道家對有沒有命運、如何看待命運、如何作為,是有一套連貫的主張。

讓我們先來看莊子怎麼看算命這回事。

凡有怪徵者,必有怪行

莊子在「徐無鬼」篇說了這麼一個故事。

話說子綦有八個兒子,排排站在春秋時代面相權威九方歅的面前,子綦問:「請給我兒子看相,哪個最有福氣?」

九方歅說:「梱最有福。」

子綦驚喜地說:「是什麼樣的福?」

九方歅說:「梱會跟國君一同飲食,直到終老。」

子綦一聽頓時流下了眼淚說:「我的兒子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絕境呢?」

九方歅說:「和國君一同飲食,恩澤可以嘉惠三代,何況是父母!現在你聽到後反而哭泣,這是在拒絕福分。看來兒子有福,老爸卻無福可享。」

子綦回答:「你怎麼能鐵口直斷這一定就是好命呢?梱真的有福嗎?只不過是酒肉送入口鼻而已,又怎麼知道酒肉是從哪裡來的?」

子綦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憂慮是因為他信仰道家思想,在家教育兒子們如何遨遊於天地之間,與自然同樂,與大地共食,他不教他們如何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也不教他們如何運用謀略或標新立異,一切順任自然,現在卻聽到孩子未來可能會得到世俗的酒肉之福,所以他不安到掉下淚來!

子綦說:「我不牧羊,母羊卻出現在房子的西南角,我不打獵,鵪鶉卻出現在房子的東南角…凡是有奇怪的癥兆,必有怪異之事,這不是我和兒子的罪過,而是天降的災禍啊!」

果然,「種瓜得豆」必定有鬼。沒過多久,梱被派去燕國,途中被強盜劫持,強盜覺得梱形體完好難以賣掉,於是砍斷他的雙腳,把他賣到齊國,正好替渠公看門,這下應驗了梱真的能一輩子吃肉了。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如果從算命準不準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很吊詭,可說準一半,還有一半不準。面相師確實算到梱有一輩子吃肉的福分,但卻沒算到他是因為歷劫傷殘才能終身吃肉。而這究竟是福還是禍?

這就要回到道家的核心思想「相反相成」來解釋。

《道德經》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老子主張道始於一,一生二分為陰陽,陰陽合和而萬物生,且萬物是背陰而向陽。從這裡可看出道是形而上的一,但我們身處的世界是分化成陰陽兩個面,陽面是物顯現出來的樣子,陰面是物幽暗看不到的那一面,但陰陽交抱是綁在一起的,看似互相對立,但更是不時互相轉化生成。當物呈現出陽面時,必定有還看不到的陰面存在,而且二者一直在變動轉化,在此過程中陽面漸陰而陰明漸陽,乃至原本的陰面轉化成陽面,陽面轉化成陰面,如此交替轉化循環不已。

應用到算命上,想預知天機,總是心存要趨吉避凶,難不成要趨凶避吉嗎?但是道家看到的是禍福就像陰陽是綁在一起的,而且不時在變動轉化中,如《道德經》第58章所說:「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禍福就如同陰陽是「相反相成」,彼此依存且交替轉化不已,但我們人類只看得到陽面即外顯的一面,而昩於於此同時存在的陰面,就固著地以為禍福截然不同,不知道禍福相倚相伏,完全無法二分。

以梱的遭遇為例,面相師看到梱有終生吃肉的福相,卻沒看到這福相背後的禍因,梱是因禍得到吃肉的福,而其父子綦從自己的家庭教育中看到了這個福分包藏的禍害,可見福禍的相倚相生。

既然禍福相生且互相轉換,這樣還需多此一算嗎?悲觀一點的會想那人生還需要努力嗎?

這就是道家為什麼要主張「無為」,因人跟花鳥蟲獸等萬物一樣,都受「道」(自然律)的支配,所以福禍順逆有時。在順境時,當然「無為」就好,不刻意做什麼自然水到渠成;當身處橫逆,若採取「有為」更積極奮發向上,不就有如逆水行舟,事倍功半,不順x2,這時如果能抱持莊子所說的「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素」,不心存要改變什麼,反正眼前的狀況還會再變,該怎麼做就怎麼做,順其自然就是了。

所以,到底命運可不可以掌握?這個問題不是道家的思惟,因為禍福一直在交替轉化,你如何掌握?能掌握的只是一時的、看得到的那一面,等握到手後,張開一看又不同了,去掌握不也徒勞?

2024 年 12 月 16 日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誰大誰小?-4

by 老燕 2024 年 8 月 15 日
作者 老燕

接下來北海若與河伯的答問將進入到第四回合,先前情提要一下:在第一問河伯看到北海若比自己大而相形見絀,但北海若說自己跟天地比像「小石小木在大山中」,他沒有比較大,大小是比較來的,都是相對的、並非固定不變;第二問北海若指出從「量無窮、時無止、分無常、終始無故」來看,是無法「大天地而小豪末」,可理解成沒有最大只有更大、沒有最小只有更小,所以無法區辨誰大誰小:第三問北海若更帶領河伯由大小之辯進入粗精與無形的範疇,闡釋了「知是非之不可為分,細大之不可為倪」,也就是是非沒有定論,小大沒有標準,就別再執著於誰大誰小、誰對誰錯了!

北海若已解釋到上天下地、有形無形…已費盡唇舌、窮盡譬喻了,河伯應該有所醒悟了吧!那我們來看看他的第四問會是什麼?

惡至而倪貴賤

河伯問:「從事物的外表或其內在,要依據什麼來分貴賤?要依據什麼來定大小?」

要不要罵河伯執迷不悟?他還是要知道到底怎樣才能分出大小?

但河伯這一問,終於問出口他為何那麼關心誰大誰小?因為誰大誰小關乎的是「誰貴誰賤」,也就是誰有價值、誰沒有價值,而人人都希望自己是更有價值的那個人,所以一定要一較高下,然後貴賤立判。

來看北海若怎麼回答這題,他從6個面向來看人是如何比出貴賤大小的。

第一個面向從「道」(可理解為自然律)來看,是「物無貴賤」。這很好理解,太陽會照射富人區豪宅多一點,然後不照射貧民窟?春雨是只會滋潤西施,偏偏略過東施?因為陽光是普照、雨露是均霑,所以道是不會以貴賤來對待萬物,是一視同仁的。

第二個面向是從「萬物」自己來看,是怎樣?「自貴而相賤」以自己為貴,而輕賤別人。這就有賴檢視一下我們的腦袋瓜所想,大部分時候是不是在為自己辯解,覺得自己是如何的對、如何的好,而別人是如何的錯、且對自己不夠好?這樣不就是「自貴而相賤」?

第三個面向從「世俗」來看,「貴賤不在己」,貴賤不由自己決定,而是由「現在流行什麼」決定。在唐代,女人如果不是白白胖胖,那就稱不上美女;但我們時下,女人一旦超過50公斤就與正妹婧女無緣,這是一代一代的風潮所形成的集體價值觀,個人只能跟隨流俗。

第四個面向從「差別」來看,「因其所大而大之,則萬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小之,則萬物莫不小」,意思是順著一物大的一面而說它大,那萬物沒有不大的,順著一物小的一面說它小,那萬物沒有不小的。這裡要強調的是,大小有「一定的」標準嗎?誰大誰小是看你是用哪個標準,當你聚焦在大的一面,就有大,反之亦然,也就是誰大誰小,看你意在從大或從小看。

第五個面向從「功用」來看,若順著萬物有用的一面而認為它有用,那萬物都是有用的,若順著萬物無用的一面而認定它無用,那麼萬物都沒有用。舉例來說,當你做事得利的時候老闆誇讚你,但當你出錯時,就被罵得一無是處,那你同一個人究竟是有用還是沒用?完全視情況而定,有時有用有時也很沒用,那到底是哪一個?不一定!

第六個面向從「取向」來看,順著一物值得肯定的一面而肯定它,那萬物沒有不受肯定的;順著一物被否定的一面而否定它,那萬物沒有不被否定的。所以是肯定或否定,就看你是要肯定或要否定,都可以,也就是沒有一個準。

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

在第四問中,我們看到河伯仍深陷比大比小中,因為誰大誰小歸根究底跟貴賤、對錯、是非、有無有關,而我們就活在此二元對立中,而且只執取一面(因另一面一定是賤/錯/非/無),二者是對立不相容的關係。

而莊子借北海若之口就是要說明,這個二元對立關係,就在於你選擇要看什麼,也就是同一人事物可大可小、可有可無、可是可非。有沒有很熟悉?這不就是我們日日生活在其中、已聽到耳朵起繭的「雙標」?某顏色用「大」的標準檢視對手是違法亂紀,但碰到自己顏色同樣狀況就用「小」的標準含糊其詞,標準何在?因為採用的是「雙標」,所以大小可任意滑動,沒有「一個」標準。

莊子曾在第三問指出「約分」的概念,亦即是非與大小都是「分別」而來,在第四問則進一步指出這樣的分別是任意的,你存心要看他大那就有大,你存心要看他小那就有小,為什麼?莊子說:「知東西之相反而不可以相無」,也就是所謂的二元對立如大小/貴賤/對錯,看似不相容的兩極,但其實是互賴的,亦即「相反相成」,因為大一定要有小才能成立,對沒有錯如何成其對?所以兩個本來是一,因為要做「區別」,由一就成二了。

這也是為什麼莊子要在一開始指出:「以道觀之,物無貴賤;以物觀之,自貴而相賤。」大自然是一視同仁,沒有貴賤之分;但萬物自己會區分貴賤,而且是自貴而相賤,為什麼原本自然是一,到了萬物就成了二?

原因很複雜,第四問還沒結束,接下來莊子會以歷史為鑑,分析同樣的行為為什麼在前朝就是貴/是/對,到後朝就成了賤/非/錯?因為,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啊!(待續)

親愛的讀者,接下來我要去歐洲旅遊3個多禮拜,所以暫時停更,等到9月中旬再更新。感謝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2024 年 8 月 15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