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Tag:

無為而無不為

故事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by 老燕 2025 年 4 月 7 日
作者 老燕

最後,我們來看「無為」最最神奇的一面:為什麼「無為」能「無不為」?看起來沒做什麼,卻什麼都做好了。

這不就是大家都想要的嗎?

讓我們從人世間排名第一的「想要」說起。

快樂在哪裡?

全世界迄今排名第一的流行曲非「生日快樂歌」莫屬。

為什麼這麼流行呢?天天有人過生日,全世界各角落每天都在輪唱。

這首神曲道盡了原來世上最大且唯一的祝福是「快樂」,尤其在生日這天要快樂X4。這首歌就四句,四句同一個詞,為什麼祝福不多多益善,如「祝你生日中獎」、「祝你生日加薪」、「祝你生日變美」…

原來,不管祝福什麼一定都是好事,好事都會帶來「快樂」,所以「快樂」是人間最大的祝福,人人都想要。

那真的值得我們上天下地、翻箱倒櫃、地毯式的搜索:快樂在哪裡?

所尊所樂所下所苦

別以為醉心逍遙的莊子,視快樂為俗物。《莊子》外篇就有一篇名叫〈至樂〉,望文生義,也就是快樂到頂了,不能更快樂了,比時下的「樂透」一詞還要再樂(那是「中樂透」嗎?!)

先來看看能讓世人「樂透」的事有哪些?

莊子認為世人認為能高人一等的(所尊)無非是「富貴壽善」;開心的(所樂)即「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聲」,要舒舒服服、吃好穿好、賞心悅目悅耳;相對的,低人一等的(所下)是「貧賤夭惡」;痛苦的(所苦)是「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聲」。

看到沒?「所尊」、「所樂」、「所下」、「所苦」,可見我們處在一個相對/對立的世界,有高一等的人,就有低一等的人;有開心的事,就有痛苦的事。

接下來,莊子說他觀察到時下(西元前300年左右)大家認為快樂的事(俗之所樂),其實是一種「群趣」,亦即一窩蜂地追隨流行,如現在大家都在瘋吉伊卡哇,不去排隊爭搶,不就白活了!

不奇怪嗎?2300年前或許沒有一個接著一個可愛的IP或以吉卜力風格照狂洗版,但是一窩蜂的「群趣」模式延續至今,未曾稍變。莊子說這種「群趣」有個特色:「誙誙然如將不得已」,「誙誙然」意指爭先恐後,「不得已」非得到不可,像不像今天排隊買Labubu或非用AI生成自己的吉卜力照不可的樣子?

這樣快樂嗎?看起來排隊或上傳的人是「樂」在其中,而且都2000多年了,一代又一代仍「樂」此不疲。

莊子說他真的看不懂這樣到底是樂還是不樂?

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那什麼才會讓莊子感到快樂呢?

「吾以無為誠樂矣,又俗之所大苦也。」莊子說他的快樂是「無為」,而這是眾人避之唯恐不及。

有沒有想轉台或退群?都一起走到這裡了,再花點時間與耐心了解一下吧!

為什麼世人認為無趣的「無為」會有快樂可言?樂在哪兒呢?

莊子說:「至樂無樂,至譽無譽。」

最大的快樂沒有快樂,最大的榮譽沒有榮譽。

〈無為〉系列已反覆說明人為什麼要「無為」?因為我們存活於「天地」之間,天地的運作方式是一種自然律,亦即無所揀擇、無欲無求的「無為」模式;但我們人類發展出來的「人世間」卻只要好的一面,排斥壞的那一面,無法對好壞順逆「無為」以對(無所揀擇,順其自然),因為人要逆轉、改變「不好/壞/惡」的那一面,所以必須以刻意的「有為」來扭轉頹勢,把自然的改成人為希望的,而人為即「偽」,也就背離了真實。

真實是,當你追求快樂時(陽面),也同時擁抱了痛苦(陰面),快樂與痛苦本是一,卻因為人類只接受快樂、排斥痛苦而分裂為二(因只要其中的一部分,另一部分是要去掉的),而二者原是合在一起的同一,但被人的好惡拆散了,形成了快樂是「陽面」(看得到、要的這面),不受歡迎的痛苦變成了快樂的影子,即「陰面」或「背面」(看不到、不要的那面)。

結果是,當你快樂的時候,因為痛苦是快樂的影子,痛苦也就如影隨形了。

所以莊子才會說「至樂無樂」,最大的快樂是沒有快樂,這樣才不會在快樂的同時也迎來了痛苦。

以無為矯正人類的偏視盲點

我們本來不是要上天下地的找「快樂」嗎?現在還想找嗎?別忘了快樂是「買一送一」,要了快樂即附贈痛苦,只看你是要「先苦後樂」或「先樂後苦」,誰叫我們人類「只看得到半個世界」,看不到苦樂是一體的兩面。

這也是為什麼老莊要主張「無為」,因為要矯正人類「只看得到半個世界」的偏視盲點。當我們能無所揀擇的接受一切,明白好壞的區別來自人類的盲點,我們現在只看得到其中的一面,另一面現在看不到但已經存在了,這樣還要徒勞的追求快樂、逃避痛苦嗎?

順其自然「無為」就是了。

說到底,「無為」是一種無所揀擇(不區別有好有壞,明白好壞是一體的兩面),對變化的到來也就能隨之變化。當眾人還在以「有為」應變(有的要緊握,有的要拒斥),而「無為」則順其自然,不就能把真正的心力用於該做的事上,而輕鬆自然就容易把事做好。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系列在這裡要告一個段落了。不是已說的差不多了,而是差太多,無法以這一篇篇的短文來呈現老莊此至真精深的思想。而且愈解釋(有為)離目標(無為)愈遠。

這就是「有為」與「無為」的根本差異,「有為」是離家(離開本性)的路,「無為」是回家(回歸本性)的路。如何能用離家的指標,一路指引回家的路呢?

2025 年 4 月 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人因夢想而偉大? 

by 老燕 2024 年 5 月 12 日
作者 老燕

我們都知道「人因夢想而偉大」,這句話乍聽之下很激勵人心,肯定夢想能給人一雙翅膀,不然也是一雙快走鞋,讓人遠離平庸。但這句話的下半部呢?如果夢想成空或根本只有「夢」跟「想」而沒有去做或根本無法執行,那只要懷抱著夢想就能讓人一直保持偉大嗎?

再下去,還可以生出幾十個跟「夢想」有關的問題。但廢話就不多說了,直接進入到故事。

朱泙漫屠個什麼啊?

這可能是莊子最短的寓言故事了,總共只有三句話。故事雖短,啟發無限,武俠小說之王金庸就是從這個故事衍生出近百萬字的「倚天屠龍記」,來看看三句話能成什麼牛逼的故事?

「朱泙漫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

故事結束,簡單說(不然呢?)就是有個叫朱泙漫的人,跟叫支離益的人學屠龍,而且還不只是學學皮毛而已,朱泙漫花光了家產、學習了三年之久,結果是他學的屠龍術根本無處施展。

很多人看完這個故事,哈哈大笑,最想問朱泙漫:「你見過龍嗎?」

如果朱泙漫沒被這題難倒,接下來很多人想問的是:「你學的時候有幾隻龍?三年下來是否龍被屠光了?」

也有人善解人意,想安慰朱泙漫說:「一定是龍族聽到你學成了,都自盡或逃走了。」

當然,更有人罵支離益是詐騙集團的始祖。

那個時候還沒有英文,不能說朱泙漫的英文不好,因為只要有現在小學生的程度,都會知道立大志、做大事要步步為營,要擬好實現夢想的5W1H,讓我們來為朱泙漫試擬一下:

Who:龍(應該是有的,這是目標啊!)

Where:龍在哪裡?

When:龍何時現蹤?

What:龍是什麼?到底在幹嘛?

Why:為什麼要屠龍?

How:如何屠龍?

看到了沒,朱泙漫的盲點,也就是他沒先弄清楚5W,直接進入1H,埋頭苦練如何屠龍,等1H學成後,回頭一看才發現5W的功課一項都沒做,也難怪結果是「無所用其巧」了。

眾人以不必必之

我們可以說朱泙漫因苦學屠龍而偉大,屠龍應該跟摘星一樣,是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如此孤注一擲於這個聞所未聞的大業,最後卻無法學以致用,荒廢了金錢、時間、力氣、還有不知道是否家人不諒解而家破人亡之類的…

其實,這個故事是莊子用最少的文字嘲諷了「夢想」的空幻本質。他說:「聖人以必不必,故無兵;眾人以不必必之,故多兵」,意思是聖人把必然要做的事視為不必去做的事,所以沒有紛爭衝突;一般人則把不必去做的事視為必然要做的事,所以常有衝突」。接下來會怎樣呢?「順於兵,故行有求。兵,恃之則亡」,順從於衝突,必然會有貪求的行為。依靠衝突,只會自取滅亡。

這個故事再次凸顯道家的「無為」思想,之前在「我是社畜該怎麼辦?-5」曾解釋過道家的「無為」,並不是「不為」(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不刻意而為」,因刻意的作為是想改變自然,但自然有自然的法則(必然的勢/律),無以改變。

從道家來看,「人因夢想而偉大」事實上是「以不必必之」,把本來不必去做的視為非做不可,這之中就容易有人為的盲點或徒勞的內耗,結果是衝突橫逆不斷,庸人自擾。

你一定會不服,那是不是大家躺平就萬事OK了?不是的,「無為」的深意是順其自然,也就是該怎麼做的時候就怎麼做,可以理解成不必活在夢想的鞭策下,而是抱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平常心。

想想看,絕大多數人都是耕耘的時候久而收穫的時間短,一路上苦苦追趕著「夢想」,不也勞心傷神?若你有道家的思惟,就不會在耕耘的時候想著收穫,免除了內耗,反而能走得穩且久,最後時候到了,也就成其「無為而無不為」。

不好嗎?當你不刻意作為,隨順自然,不瞻前顧後,不知不覺就到了耶!

還好奇朱泙漫後來到了哪裡嗎?應該沒有走遠,還在找前往屠龍的路上。

2024 年 5 月 12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