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Tag:

自然律

故事

誰大誰小?-6

by 老燕 2024 年 9 月 17 日
作者 老燕

上回說到北海若覺得他大費唇舌半天了,河伯還是執迷不悟,因而要河伯「默默乎」,別再說了。但河伯一想不對,最重要的還沒問耶,因而有了第5問,大家想想會是什麼非問不可的事?

河伯曰:「然則我何為乎,何不為乎?」

之前,河伯糾結於誰大誰小、誰貴誰賤,北海若都是在論理的思考層面引導,但真正重要的是:「到底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也就是不管怎麼想,想不想得通,但我總要「行動」吧!直接告訴我:「要做什麼?不做什麼吧!」

反衍、謝施、無方

結果,北海若告訴河伯3個行動指導方針:反衍、謝施、無方。

這3個指導方針可一言以蔽之,就是:隨「道」而為。道怎麼樣,你就怎麼樣,你的行動要與道並行,不要與道相違。

之前,為了方便,說到「道」都請大家理解為日升月落、四季更迭的自然律。現在為解釋反衍、謝施、無方,我們要進一步了解「道」是怎麼運行的。

我們眼見的世界都是兩兩一對:日月/冷熱/陰陽/長短/大小…,我們看到的日月交替,也就是地球自轉一周,會從面向太陽的一面有規律的轉向背向太陽的一面,如此形成了晝夜的兩個極端,我們所謂的「二元」、「兩極」,而其間運動的方式即「反衍」,向相反的方向轉化,所以日夜的二元之間,還有晨昏等中間地帶,這是從一極轉向另一極的規律運動形成的變化。而「道」就是主導這個運動的律則,也就是我們簡稱的「自然律」。

由此,「道」的一個律則即「反衍」,會在兩極間運動,總是呈現向相反的方向運動,而運動帶來變化,所以是在兩極間恆動恆變。

由道的「反衍」可知,日會慢慢的轉向夜,夜深了日頭也要出來了,所謂的「謝施」就是指由此元運動轉化到彼元的不斷交替現象,正是北海若一再要河伯放下的誰貴誰賤執念,萬物都是往對立面轉化,貴會轉化成賤,賤會轉化成貴,貴賤是如此交替不已。

再來是「無方」,意即無所偏向,從此到彼是規律的運動變化,不會因為偏向貴就在貴多停留些,少給賤一些,就是「一視同仁」、「鐵面無私」的律則本色。

何為何不為,固將自化

好了,北海若以「反衍」、「謝施」、「無方」,來解釋道的運作方式是向對立面轉化、兩極不斷的交替、且不可能有偏心的問題,而且要河伯「道怎麼做,你就怎麼做」,要與道相合,不要與道相違。

如果你是河伯,你知道怎麼做了嗎?

河伯可能在心理OS,那是要我自轉還是公轉?我又不是日月如何一直在動、一直在變?

其實,北海若確實有指點河伯要「若國之有君,其無私德…兼懷萬物,其孰承翼」之類的行動準則,但是河伯要的是:直接告訴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可不可以?

北海若也深知河伯的需求,所以在第5問的最後,他給河伯明確唯一的答案:何為乎 ,何不為乎,夫固將自化。

意思是,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萬物原本會自然變化。

這意思的意思是,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事情都在不斷的變化著。

那不就是,不管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無法改變事情一直在改變。那為與不為的結果有差別嗎?那是不是乾脆「不為」,直接躺平就好?

有沒有很熟悉?我們一直在講的道家的「無為」,「無為」不是「不為」,什麼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刻意而為,更不逆勢而為,其根本立論即建立在:不管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天地間就是有其律則,我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都不會對此律則有何丁點影響,所以自然而為的「無為」就是與道相合,不與道相違的作為。

大家覺得北海若是否完整而明確的回答了河伯的第5問?還有為什麼無為是符合道的作為了嗎?接下來的第6問,將更直指核心。

2024 年 9 月 1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我是社畜該怎麼辦?-5(最終回)

by 老燕 2024 年 1 月 21 日
作者 老燕

「我是社畜該怎麼辦」系列已近尾聲,再怎麼提醒都覺得不夠。深深覺得老莊思想在當今內卷橫行的世界,是個解方。如果能好好運用前四集建議的:不要忘記你的名字、內直外曲、心齋/放空與檢視你被什麼宰制的進退之道,再加上今天最終回的絕招「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應該能在職場上永保安康。

這次,莊子又虛構了一個工作困境,這是葉公子高將出使齊國,他前去請教孔子:「楚王派我出使齊國,責任重大。齊國對待使者總是表面恭敬而辦事拖延,我很惶恐…早上接到出使的命令,晚上就要喝冰水解熱,真的是憂心如焚啊!」

孔子為他開解(again又是莊子藉孔子發聲),一開始先搬出天地間無所遁逃的兩大法則,一是命也(天性),一是義也(義理),前者如子女愛父母,是天生不可解開的連結;而義理講的是臣子侍奉國君(下對上),要「不擇事而安之」(無論任何事情都做得妥妥貼貼),這樣就算是盡忠的典範。

德的極致

到這裡講的是「忠孝」二字,正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但接下來莊子開始歪樓借孔子說出道家的核心思想,解釋忠孝之外,什麼是「德」的極致。

儒家的德是指「品德修養」,道家的德是「上天賦予人的天性,與生具有,無須作為」,這是截然不同的「德」,因為如果是儒家的「德」接下來就要請出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之道)五常(仁義禮智信);但若是道家的「德」,就是要你直接躺平、無為就好。前者要你奮發向上,後者要你不逆勢而為。

現在大家終於比較清楚為什麼整個社會是朝內卷發展,競爭到沒辦法再上一層樓只好開始內耗,這樣的始作俑者是什麼了?如果當年漢武帝罷黜百家而獨尊「道」術,那今日我們社會的景觀應該會大不同,大概只有緜延的樹海,大家要做的只是選擇在哪棵樹下躺平最開心!哈!這當然是世外桃源/理想國/烏托邦,只存在人的想像裡。人類的文明要往前發展,只好不斷地奴役著人類到野蠻的地步!

形勢比人強

回到莊子借孔子要來開解葉公子高這段,也就是忠孝(事君事父)大法之後呢?接下來要做的是「自事其心」(修養內心),要做到什麼地步呢?「哀樂不易施乎前,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意思是不受悲喜情緒的影響,知道困境當前,無可奈何而能安心去做,這就是德的最高境界了。

這段充分表現出儒家思想與道家思想的分野,如果是孔子本尊開解,那一定是要人「知其不可而為之」,這才是儒家本色;相較下道家卻是勸說「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前者是已知不可行了,還是拼了命要挺身向前;後者是知道不可行了,無為就是了,注意道家的「無為」不是無所作為,而是不逆勢刻意作為。

面臨逆境時,這時往往形勢比人強,例如你是位階較低的社畜,面對的是老闆、職務要求、時間壓力…這些都不是你能改變的「形勢」,你日日被這股力道推著前進,這就是所謂的「不可奈何」,這時要用儒家?還是道家?用儒家你必須發憤圖強去改變外界,這時內心與外界是對立的,大多數人陷於外界無法改變而內心焦燥不安,因為你想改變但又改變不了,內心產生矛盾。

無為到底

這時道家會怎麼做?道家所有的前提都是天地間冥冥中自有運行的規律,也就是「道」,你可用科學的解釋理解為「自然律」,也可用宗教的教義想成是「上帝/真主」,或是坊間的說法「命運」。總之,道家從不覺得這樣的「道」是可以改變的,如老子說的「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所謂「不仁」意指一視同仁,絕對的鐵面無私,所以不是能不能改變的問題,而是「不可能」改變,除非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道家發現宇宙間有「道」這個支配性力量在運作後,奉之為規皋,但人類自認為萬物之靈,以儒家為例,就是埋頭相信人類向善向上的潛能若激發出來,一定能改變天下。但道家深知沒有改變天下的可能,以「無為」應萬變,因為若是順勢時,就是沒怎麼作為(無為)也是水到渠成;但如果是逆勢,那更不要刻意而為(無為),因認識到當下是無可奈何,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與外界對抗,那也就無敵了!因為不跟自己內在為敵、不與外在為敵,這就是「安之若命」。

你可能會說,道家好消極認命啊,憑著「無為」一招到底!我也只能言盡於此,就看你要不要認識這世界有沒有「道」理,如果認識且相信了,你自然就會「無為」且「安之若命」了。

2024 年 1 月 21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