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鵲在後

by 老燕
0 留言

這是大家在學生時代都學過的成語:「螳螂捕蟬,黃鵲在後」,典故出自莊子的「山木」篇,而且這組成語只是整個故事的一個環節,就連莊子也深陷其中。這個故事不但呈現出食物鏈是如何的環環相扣,還有可別以為人能自外於食物鏈,我們也很可能跟莊子一樣被牽連其中,好奇吧!

萬物本來就是互相牽連

故事是這樣的。有一天,莊子到雕陵的栗子園遊玩,看見一隻怪異的黃鵲從南方飛來,牠張開翅膀有七尺寬,眼睛的直徑有一寸那麼大,牠擦過莊子的額頭,停在栗子林中。莊子心想:「這是什麼鳥啊?翅膀大卻飛不遠,眼睛大但看不清楚。」於是莊子提起衣服,快步跟過去,同時手握著彈弓在一旁守候。

接著莊子看到一隻蟬,一副剛找到蔭涼的樹蔭快活不已,完全忘了自身的安危;同時間一隻螳螂躲在隱蔽的樹葉中,準備捕蟬,牠眼巴巴地盯著即將到口的美食,殊不知早先停在樹上的怪鵲已盯上了牠正要下手…

到這裡,蟬不知身後有螳螂,螳螂又不知吃了蟬後,立馬會被黃鵲吃下肚,而吃飽了的黃鵲也還不知已被莊子瞄準要用彈弓射下牠,真的是一幅「活生生」的食物鏈生態系圖,而且天天在天上地下上演無數回。

莊子看到眼前這一幕幕的連環套,不禁感歎:「物固相累,二類相召也」,意思是:萬物本來就是互相牽連,因利害關係而一個招惹一個啊!這時他趕快丟下彈弓掉頭就跑,但卻招惹到栗子園的守衛,以為莊子是來偷栗子的人,立刻追上前責問他。

忘身忘形忘真

被誤以為小偷的莊子,回家後一連三天都悶悶不樂。莊子的弟子看見老師不開心,詢問是怎麼一回事?莊子回答:「吾守形而忘身,觀於濁水而迷於清淵」,意思是他在這個過程中,只關注外在事物的跡象(守形),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軀也有安危(忘身),亦即只看到眼前的表相(濁水),而昩於自己所置身的大環境(清淵)。

其實,「螳螂捕蟬,黃鵲在後」重點不在誰吃了誰,而是指出所有生命都有的共同盲點,在顧及眼前的利益時,容易忽視背後看不見的危險。

為什麼會這樣呢?莊子在故事中描述,蟬「得美蔭而忘其身」、螳螂「見得而忘其形」、黃鵲「見利而忘其真」,可見蟬只看到蔭涼的棲身之處、螳螂眼中只有美味的蟬、黃鵲則緊盯著蟬不放,這些都是莊子所謂的「濁水」,是看得見的美蔭、得、利,於此同時蟬「忘其身」、螳螂「忘其形」、黃鵲「忘其真」,結果是統統落入食物鏈的循環系統中(清淵)。

我們也知道這世界要生生不息,蟬得吸樹汁、螳螂必須吃蟬、黃鵲要以螳螂裹腹,不然萬物無法生機盎然,但這生機的背後卻隱藏了生命體的罩門,也就是莊子觀察到的見美陰、見得、見利,就忘其身、忘其形、忘其真。

這有可能是生命體「見獵心喜」的本能反應,只會專注於自己的「獵物」上,完全忘記自己也是一種「獵物」,下場就如這則寓言故事一再呈現的「見獵」變「被獵」,循環不已,就連領悟力高的莊子,也無可避免落入這個陷阱而懊惱不已!

這個故事說的只是小生物間的生剋現象嗎?看看時下猖獗的詐騙集團,他們用的手法不也一樣?先用中獎、美言、小獲利來引誘你,當你直盯著這些到手的「獵物」時,是否渾然不覺自己已是被虎視耽耽的「獵物」?這不正是莊子所說的「見利而忘其真」?

不用懷疑,「螳螂捕蟬,黃鵲在後」也天天在人類社會中上演。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