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大誰小?-7

by 老燕
0 留言

可能是疫情期間吧,染疫的人不知凡幾,因而開始流行一個詞:「天選之人」,這樣的人都不會感染到COVID,不是老天特別眷顧、精挑細選出來予以特別保護,怎麼解釋嘛!

有趣的是,「天選之人」指的是老天的寵兒,若是老天的棄兒,如一再染疫然後又有併發症或後遺症的人,我們或他們就不會認為這也是一種「天選之人」,所以不能誤用或濫用「天選之人」哦,這些人是特別幸運的人,而特別不幸的人不會是天選的。

然而,每當有不好的事發生,大多數人最先想到的是:「為什麼是我?」這不就是分明在質問老天,為什麼偏偏選中我?但奇怪耶,如果是好事發生,通常沒有人會想:「為什麼是我?」,就跟「天選之人」只能用於好事一樣,「為什麼是我?」也只適用於災禍。

有沒有發現,這樣的人心是成也老天,敗也老天,我們將不可預知的禍福歸功或歸咎給老天,這樣還不能體會到天地間的主宰是天,而人是被宰/被選的嗎?

察安危、寧禍福、謹去就

上回在第五問中,北海若斬釘截鐵的跟想得到一勞永逸標準答案的河伯明講了,不管你做什麼或不做什麼,事情都在不斷的變化著。我們可想像是在教室的場景,學生問老師,我想考滿分,要怎麼準備?老師回答他,你準備也好,不準備也好,反正是變化題!

我們可憐的河伯又一頭霧水了,因而有了第六問,這一問只有一句話是河伯murmur:「然則何貴於道邪?」可勉強譯解為:那我為什麼還要準備呢?考試有什麼好的?

先來看北海若怎麼回答:「知道者必達於理,達於理者必明於權,明於權者不以物害己。」翻譯一下,凡學霸都能貫通書中的道理,做起變化題能隨機應變,不會落入題目的陷阱而害自己失分。

接下來,順著北海若的進一步闡釋,我們走出教室,來看看「天選之人」是怎麼來的?

「至德者,火弗能熱,水弗能溺,寒暑弗能害,禽獸弗能賊。非謂其薄之也,言察乎安危,寧於禍福,謹於去就,莫之能害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天選之人」並非神人,雖然冷熱水火還有野獸都傷不了他,但這不是說他接近它們不會受傷害,而是因為他能明察什麼是安全什麼是危險,不管禍福都安之若素,對於進退取捨則很謹慎,所以沒有能加害於他的。

這段話說明了「天選之人」並非老天眷顧或海選而來,而是天選之人能察安危、寧禍福、謹去就,這不就是能與道相合的人?他會避開危險、當災難臨頭時也不會仰天長嘯「為什麼是我?」而且會三思後才做出進退的抉擇,這樣的人連老天都傷不了他,何況是人(或冷熱寒暑、獅子老虎)?

所以不要怪「天選之人」是老天偏心或走狗屎運了,這樣的人早就超越了安危禍福又進退有據,你說他大難臨頭,他說未必不是福,你祝他升官發財,他敬謝不敏,為什麼?

因為他就是善長解變化題。

知乎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

來看看北海若是怎麼為這一問下結論的。

「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知乎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

看到這段話的關鍵字了嗎?天、人、德/得。

只要準備過考試的人都知道,這3個字反覆出現,不但是關鍵字,還彼此有關聯。

是不是巧合?我們一再引用的「天選之人」,也有天有人,2/3的重點都在這兒了。

這六句話,可拆解為兩組,前三句話是發現成因,後三句話是由成因推論出因應之道,所以說北海若在這裡才正式的回答河伯:要做什麼?

在前一問我們解釋過北海若的「做什麼或不做什麼結果都一樣」,所以人就是要跟道一樣的「無為」,也就是順其自然而為。

但在這一問,北海若提供了進階的無為2.0版,解釋了無為的前因後果,前因是「天在內,人在外,德在乎天」,可理解為主宰萬物的「道」(這裡稱為「天」),也在我們的內在主宰著我們,成為我們的天賦稟性,而我們表露於外的所言所行,看起來是自己的作為,但結果(得)還是來自於「道」(天)。

到這裡的意思是,人的內外在、前因後果都受天的主宰,所以呢?「知乎人之行,本乎天,位乎得」,所以人的行為應該要出於內在的天性,安於後天的所得。

什麼是無為2.0版?無為x2

下一回是最終回,先劇透一下,河伯的最後一問共6個字:「何謂天?何謂人?」

好學生,終於問到重點了…那有沒有懶人包?!

You may also 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