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借到紀伯倫的「鯨魚與蝴蝶」一書時,就滿心期待不知道鯨魚與蝴蝶會擦出什麼樣的智慧火花,看到全書4/5時終於讀到這篇,也是一個短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晚上,一位男士與一位女士同坐一輛馬車,他們以前曾見過面。男士是位詩人,當他坐在女士身旁時,就想講些故事來逗她開心。這些故事有些是他自己編的,有些不是。然而就在他說故事時,女士睡著了。不久馬車突然一震,女士驚醒過來說:「我很欣賞你對約拿與鯨魚這個故事的解釋。」詩人卻說:「可是夫人,我剛剛說的是我自己編的故事,那是有關一隻蝴蝶遇到一朵白玫瑰的故事。」
故事結束。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翻到下一頁,才發現故事就在詩人說完話時劃下句點。沒錯,鯨魚根本沒遇到蝴蝶,在這個故事裡,勉強能說的是錯把蝴蝶當鯨魚,二者是誤植的關係,如果有關係的話。
那這個故事到底在說什麼呢?
鯨魚與蝴蝶的交集
這本書是紀伯倫的最後一本著作,全書共52個小故事,都是紀伯倫擅長的以最精簡的文字內容,指向生命最深刻的內涵,並以「鯨魚與蝴蝶」這篇做為整本的書名,可見這篇在書中具有代表性地位。
在「鯨魚與蝴蝶」故事中,雖然這兩種生物在故事裡看似沒有交集,但沒有交集也是一種交集啊!這就是紀伯倫神奇的地方。
先說「約拿與鯨魚」,這是聖經很知名的故事。上帝命令以色列的先知約拿去尼尼微傳教,以拯救那裡的人。但約拿因為尼尼微是以色列的敵國而抗命逃跑,結果在海上遭遇暴風而被鯨魚(一說是大魚或海怪)吞下,在大魚肚裡經過三天三夜的悔改與禱告,終於讓神命令大魚將約拿吐在旱地上而重生,之後他也順利達成使命。
有關這個故事的解釋非常多,有人認為這是確實發生過的史實,為此還費盡唇舌解釋為何約拿可在大魚的肚裡待上三天三夜,是因為這頭大魚沒有牙齒能吞得下約拿,又大魚有很大的氣腔足以讓約拿在他肚子裡悔改並禱告;也有人從象徵的角度解釋這正是重現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寓言;還有不必多言這就是神蹟的終極解釋法…
而男士自編的「蝴蝶與白玫瑰」故事呢?再日常自然不過,沒有史詩般的遭遇,也不會有多種解釋法的爭議,更不可能在神聖的經典裡占有一席之地。會把這麼平凡的小故事誤聽為對神聖寓言的解釋,那真的是無心睡著了,不是故意曲解的。
不要把蝴蝶當鯨魚
說重點,我覺得紀伯倫想說的是,他說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微言大義」──他說的只是自編的「蝴蝶與白玫瑰」小故事(微言),而往往看書看到一半就開始打瞌睡或神遊的讀者,卻覺得他說的一定是「約拿與鯨魚」這個等級的箴言(大義)。他要提醒的是,他說的很多小故事只是福至心靈或博君一笑而已,不是所有的小故事都要有大道理,如果硬要在故事中生出意義,那就等於是把蝴蝶當約拿的鯨魚了!
有詩哲之稱的紀伯倫,一生都被冠以探索生命、揭示奧義、啟發靈感等浪漫神秘主義的封號,這本絕筆之作回歸尋常、有趣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或許是他返璞歸真的總結吧!
這也是我想的到的「微大義」!
2 留言
好欸!跟隨外文系的人,濡慕一下西洋文學名著!
哈!我最近改變興趣了,太喜歡莊子了,接下來都要來寫莊子!
留言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