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到了傑克南瓜燈到處可見的萬聖節時節,家長又要絞盡腦汁看今年如何幫孩子變妝,是很歡樂熱鬧的氛圍,完全沒有「鬼節」的恐怖氣氛,真心喜歡這樣的「搞鬼」!
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被鬼嚇到大的!尤其,我小時候的鬼是「一個樣」,一定是女鬼,身著白長衣,披頭散髮到胸前,會突然現身或瞬間移動,且頂著一張青白沾有血跡、充滿咒怨的臉。
這樣一嚇幾十年過去,以為比較不怕了,沒想到1998年日本一部「七夜怪談」,女鬼貞子別開「鬼」面,從阿飄變成阿爬,顛覆所有人的想像從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機爬出,一新女鬼出場的方式,此後的女鬼都在比拼爬行的時間、距離與耐力,再次成功的激活出「怕鬼」的集體潛意識,而且隨著其爬行的時間愈久,被催出的恐懼就愈難平復。
為什麼怕鬼?先來看看日本「七夜怪談」貞子的原型,也就是日本三大幽靈之一的血屋敷的阿菊是怎麼死的。
現今兵庫縣的姬路城庭院有座阿菊井,那裡曾是青山播磨守主膳的宅邸,青山主膳是負責維持地方安寧的武士,阿菊是在主膳家幫傭的女傭。有一年新年主膳家要舉辦宴會,主膳特別交代要把祖傳的一組十個盤子拿出來用,並告訴眾人這些盤子價值連城。宴會當天,負責保管盤子的阿菊在拿出盤子時,有隻貓突然閃過,驚嚇到阿菊,讓她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盤子。主膳得知後,氣得當場剁掉阿菊右手的中指,並不停地毆打她。後來阿菊投井以死明志(也有一說是被打死了丟到井裡)。此後入夜,井裡就會傳出阿菊數盤子的聲音「一個、兩個…八個、九個」,接著就是淒厲的哭聲說「少了一個」,然後又從頭數起「一個、兩個…」,久久不散。
阿菊鬼故事的版本相當多,但經典元素一定是名叫阿菊、十個盤子、少了一個、死後從井裡發出數盤子的聲音,尤其是少了一個的那種含冤抱憾,聞者無不心驚。
當然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已歷經貞子8.0版的身經百嚇,阿菊的怨念已嚇不到我們了。今天要看到一口井都很難,沒有了「切身」的感同身受,要怕也難。難怪冤魂要一再進化,從深井爬進電視機裡,再到現今透過網際網路散播詛咒,才能讓我們一再的顫抖。
隨著年紀愈長,我也愈不怕鬼了,不是我終於明白鬼都是故事、都是假的,要活見鬼跟被雷打到、中頭彩一樣難!而是我愈來愈能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就不那麼怕「鬼上身」了。
鬼魂之類的魅影,不在井裡、電視機裡或網路上,其實就在我們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文化強力壓制禁止的動物本能,因為是集體的禁忌所以扭曲變形成心中的黑洞,平時我們多能與之保持距離,相安無事。但鬼故事的神秘幽暗、被壓迫的冤曲、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具有魔力,就跟我們心中深抑的暗黑很像,繼而喚起我們深藏的這部分,然後我們會害怕失控,想逃避自己本有的東西,逃避不了又更害怕,這一整個過程就跟鬼一樣既無法控制又陰魂不散,讓怕鬼情結成為很多人成長過程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所幸,西洋鬼不像東洋鬼咒怨這麼深,而且人是可在鬼出動的「鬼節」這天,也扮鬼來嚇鬼,充滿了另類的歡樂。今天就不要在指縫中看鬼片了吧,一起來搞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