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之死

by 老燕
0 留言

在我們成熟而老練的成人世界,有時會對他人的一些想法作為脫口而出:「你怎麼還那麼天真?」這句話的意思是,天真(自然流露真性情)是孩童不諳人情世故的表現,失去天真是長大成人的一個標記。

有沒有想過失去天真是失去了什麼?得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樣的代價大不大?值不值?

七日而渾沌死

這也是莊子家喻戶曉的故事,出自《莊子》〈應帝王〉篇。

南海帝王名叫「儵」,北海帝王名叫「忽」,中央帝王名叫「混沌」。儵跟忽常常到渾沌所在的地方相會,渾沌待他們很好。 儵跟忽想要報答渾沌的好意,於是商量:「人都有七竅,用來看、聽、吃喝、呼吸,就混沌沒有,我們試著來為他開竅。」於是他們合手每天為混沌鑿開一竅,七天之後渾沌就死了。

這個故事沒有一個壞人,沒有人有惡意,但卻有人死了,怎麼回事?

歷代的註解看法都很一致,南海為陽、北海為陰、中央為陰陽合和,而一陰一陽之謂道,渾沌之死意味失道;另外,「儵」跟「忽」名字的意思都是迅速敏捷,代表積極有為,而「混沌」則是合和(不分)的意思,譬喻自然無為。

所以這故事的寓意是:積極有為要無為振作起來,結果無為跟不上有為的腳步/要求,就被逼死了嗎?

有些家長會擔心,日日期盼的就是成績落後的孩子某一天能「開竅」,然後成績突飛猛進,擠進前段班。但這個故事卻指出「開竅」是有危險的。

其實,這個故事還有更可怕的危險,大家都身歷其境過,但都平安度過,因為遇害的不是人身,死的是另有其物。

由於這事件也是一樁命案,借一下柯南的放大鏡來看,鯈跟忽是在為渾沌動類似外科整型手術,想為他開鑿七竅,包括一個嘴巴、兩個眼睛、兩個鼻孔、兩個耳朵,這真的是立意良善,因為人人都有這七竅才能眼看、耳聽、鼻息、張口說話飲食,而渾沌居然沒有這七竅,怎麼過正常人的生活嘛!

結果呢?如同大家看到的,渾沌在七竅開完後就死了,是手術失敗?術後感染?排斥反應?

不會說話的東西

問題癥結在於,渾沌沒有七竅可以活得好好的,但有了一般人的七竅後卻無法活命,這是怎麼回事?

無論東西方對宇宙洪荒都有同樣的傳說,世界在還未形成前是一團混沌,之後開天闢地,渾沌退散,然後萬物生焉。大家的「世界觀」很一致,亦即世界是由混沌無序走向繁盛有序。

這是外在世界的演變過程,那人呢?人一出生就有七竅,以嘴巴的吸吮本能最強,鼻子是自然就在呼吸,眼睛則慢慢地擴展視力範圍,耳朵的聽覺也在發展中,但問問絕大多數人,你記得三歲以前的事嗎?只有極少數可能沒喝到孟婆湯的還記得一、兩件,為什麼這段期間的記憶會消失呢?

其中一個原因是大腦的神經網絡還沒有發育完成,但更重要的是,這段時間還在牙牙學語,還沒能用語言來了解環境與表達自己,而記憶力與語言息息相關,在能順暢說話表達後,才能發展出清晰連貫的記憶力。

那三歲前的腦袋是空空如也嗎?也不是,因為人生來就有七竅,只是這七竅處於還未開發的狀態,這時位居中樞的大腦尚處於無意識(黑暗無序,類似宇宙洪荒時期),因為還沒有開啟認知的能力,也就是當嬰兒喝奶他不知道這叫做喝奶,他餓也不知道這叫餓,只會哇哇大哭,聽到聲音也無法辨別是什麼發出的聲音,更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麼,這就是無意識的狀態,如果用圖像來形容就是腦袋「一團混沌」!是我們人類發展出的語言系統,讓人從無意識的無序狀態經由語言的認知學習後,建立起意識(大腦接收來自七竅的訊息能做出判斷統合的能力),於此同時逐漸知道了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吃下了什麼,原本自然存在的七竅才就此開通。

所以,莊子的混沌之死寓言,說的正是人類這個開竅的過程,而七竅開通後,原本的混沌就此GG了。

有意思的是,英文的嬰兒一詞(infant),源於拉丁文的in-fans,而fans是speech(說話),而in是否定的意思,合起來意指「不會說話」,這也是為什麼英文嬰兒的代名詞是it ,因為還不會說話就只能說是「東西」,如果他們有認識莊子,就會知道這個「不會說話的東西」有個美好又哀愁的故事。

You may also lik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