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作者

老燕

老燕

故事

我是社畜該怎麼辦?-1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8 日
作者 老燕

你喜歡現在的工作嗎?工作時你是否常抱怨「累得跟狗似的」、「簡直比牛還操」?如果是,那你心底就自認是「社畜」了,上工就等於是「做牛做馬」、「豬狗不如」的境遇。

狠角色全掌控

希臘神話有個很有名的女巫色琦(Circe),她對調製藥水、藥草很有一套,在她的宮殿外面常可看到馴良的獅子、狼之類的動物。大英雄奧德賽斯(Odysseus)打完特洛伊一仗返航的十年中,有一站就是來到了色琦住的小島。

他照例先遣幾名水手上岸查看,他們受到色琦熱烈的款待,其實酒菜裡都已下藥,酒足飯飽後都被變成豬玀,被色琦關進豬欄裡,吃著豬食,但他們仍保有人的心智,都明白自己的處境,卻身不由己。

所幸,奧德賽斯在信使神荷米斯(Hermes)的指點下,先吃下解藥,抵抗住色琦的邪術。色琦發現奧德賽斯並未中招,轉而仰慕他,後來皆大歡喜,她將他的手下變回人形,他們一行人在這裡樂不思蜀,度過一年的快樂時光。

宮崎駿的電影「神隱少女」也有類似的情節,千尋與爸媽誤入異世界,爸媽猛吃這裡的山珍海味,結果變成大隻豬,被湯婆婆關進豬欄裡待宰。

有意思的是,會把人變動物的色琦與湯婆婆都是所謂的「狠角色」,被變成動物意味全然受她們宰制,過著沒有尊嚴、失去自由身的生活。

社畜脫逃術

「社畜」一詞源自日本,意指「會社」與「家畜」,即「公司的牲畜」,在1990年代這個詞就已流傳開來,本來是日本企業底層上班族的自嘲用語,結果引起廣大共鳴,時至今日已泛指上班族,且連年高居熱搜關鍵字排行榜。

可見有多少人認同、自比社畜!

如果自覺是社畜,最先該想到的是如何脫逃吧!讓我們來看看電影「神隱少女」中女主角千尋是如何脫逃成功的。「神隱少女」一詞並未忠實譯出日本片名「千與千尋的神隱」,中港都譯為「千與千尋」,而此片的關鍵就在「千尋」失去「尋」以及找回「尋」變成完整「千尋」的回家歷程。

話說千尋的爸媽成了湯婆婆豢養的豬隻後,千尋為了救爸媽回家,向湯婆婆表明要在她的湯屋工作。這時湯婆婆跟她簽契約,並收走她的名字(此時的畫面是千尋的名字沒入湯婆婆的手掌心),跟她說以後她就叫「千」,而片中千尋也一度忘了自己的名字,以為自己就叫「千」。所幸,一直守護她的白龍提醒她千萬不能忘記自己的名字,湯婆婆就是以收走名字來掌控人,一旦忘了自己的名字,就會永遠留在湯屋,回不了家。

關鍵在內在自主

所以「名字」正是能否脫逃的關鍵。名字代表一個人的身分認同,湯婆婆收走原有的名字並給予新名字,意味抺去人的個別性並給予效勞湯屋的集體性,一旦忘記自己原有的名字即忘記自己存在的獨有性與前進的目標,接著就被困在湯屋,跟大家一樣的隨波逐流。

成為一時的社畜並不可怕,畢竟大家都有為五斗米折腰或特殊如千尋要帶爸媽回家等負擔。可怕的是,就此被困在社畜的身分中,且忘記自己要為成為怎樣的人負責任。到這時,不但外在是社畜,內在也失去脫逃社畜境遇的動力。所以有掙扎,代表還保有自覺,就是要靠內在這清醒的光指引自己在黑暗中前進。

換言之,脫逃社畜命運的第一步是,外在可以被宰制,但內在要能做自己的主人,清楚知道自己要前進的方向與目標。

那下一步呢?其實老莊思想中藏有諸多密室脫逃的絕技,請繼續關注「不只是故事」,因為要脫逃的豈只有社畜的身分…

2023 年 11 月 8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旅遊

比利時玩GO GO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4 日
作者 老燕

有此一說:「比利時人把布魯塞爾留給歐盟,把布魯日留給觀光客,把根特留給自己。」

還有一說:「沒去布魯日與根特,就等於沒到過比利時。」

這樣要去哪兒玩,還不清楚嗎?

沒錯,三地都要去,但由根特壓軸,最後再去。

現在就一起去比利時玩吧!GO!

一.去布魯塞爾追尿

1.尿系列

還蠻多人認為布魯塞爾很無聊,我覺得還好耶!來這兒光是追尿就花了快1小時,接著到大廣場接受歷史的洗禮,再到藝術之丘吹吹風、看看布魯塞爾的天際線,蠻充實的。比利時NO.1的景點尿尿小童,他有上千件衣服,不要再怕他會著涼啦!

尿尿小童一字排開,街上隨處可見到他的身影

尿尿小童與情色連結的商品

尿尿小妹不讓小童專美於前,布魯塞爾街頭大家有尿一同

尿尿小狗,街尿我們才最正宗好嗎!

2.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是法國大文豪雨果讚譽的「世界最美麗的廣場」,站在矩形的廣場上,四周被各有特色的歷史建築包圍,蠻震撼的。這裡是13-14世紀各行各業興起時,各種公會組織前來插旗的必爭之地,16世紀則成了處決宗教改革人士的死刑場,17世紀又飽受戰火催殘,歷史痕跡斑斑。圖左最高的建築是經過修復的15世紀市政廳,也是布魯塞爾的地標;其對面黑灰色的木造建築是國王之家,其他大多是中世紀各公會的建物。

這排建築多是中世紀的公會所在地,當時掌握金脈的公會以鍍金浮雕、 廊柱、公會標誌裝點門面,真的是金光閃閃。

國王之家現在是布魯塞爾的城市博物館,裡面收藏尿尿小童本尊,還有他多達千件的服飾。

3.特色商店

布魯塞爾不大,大廣場週邊的店家都很有特色,圖左是聖休伯特拱廊街,好好逛。

布魯塞爾抬頭可見的空中裝飾,也算該市的街頭特色

隨處可看到特色店家

店家的牆上也有看頭

4.藝術之丘

從大廣場步行約20分鐘可來到布魯塞爾的最高點藝術之丘,這兒有美麗的花園廣場,附近藝文場所林立,所以名為藝術之丘,可看到布魯塞爾的天際線

廣場上國王艾伯特一世的馬上青銅雕像很吸睛

藝術之丘旁邊的報時鐘, 12個整點旁都挖空,裡面有各式人物造型

5.鬆餅PK戰

列日鬆餅(左)vs.布魯塞爾鬆餅(右),前者比較有硬度,吃起來爽脆,後者較軟綿,各有風味

比利時是很懂吃的國家,巧克力、鬆餅、薯條、啤酒都是世界一流

二.布魯日散策

1.遊河

布魯日有「北方的威尼斯」之稱,來這兒怎麼能錯過遊河呢?

遊河的起點玫瑰碼頭,紅磚古建築散發歷史幽情。

沿河真的是如詩如畫,美不勝收啊!

行經天鵝區,有時天鵝拍拍翅膀就低空撲飛而過。

2.比京凡人修道院

13世紀黑死病肆虐、戰火不絕,使得孤苦無依的女子陷入困境,紛紛躲進修道院尋求庇護,因而在歐洲各地都有比京凡人修道院,專門收容孤苦的弱勢女性。布魯日這座尤其優美,被列為世界遺產。

院內都是白色雅致的建築,非常清幽的地方。

走進這裡像走進了遺世獨立的地方,不自覺會降低聲量、放慢腳步。

3.布魯日鐘樓

布魯日的中世紀鐘樓,好高啊!沒有電梯,要爬366階,直接掉頭而去。

這裡是鐘樓的內院大廳,站在這兒居高臨下,突然想當眾佈道!

4.歷史建築

15世紀的市政廳,晚期哥德式建築,有三個尖塔與繁複的雕刻紋飾,一整個就是霸氣!

旁邊黑灰色的聖血聖殿,立面有鍍金的雕飾,裡面供奉耶穌的聖血,氣氛肅穆。

布魯日的聖母教堂也很值得入內參觀。

聖母教堂內有供奉聖母與聖子雕像(生)。

還有聖母慟子像(死)。

5.閒步街頭

布魯日很小巧精緻,走在街頭,不經意就有驚喜,雖觀光人潮不少,但步調是慢的,置身美景中就會自動轉換成漫遊模式。

布魯日的市徽棕熊與金獅合力鎮守於此。

布魯日是蕾絲重鎮,蕾絲手工藝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走進素雅的靜巷,感受平靜閒適

三.根特漫慢遊

1.聖巴夫主教座堂

根特的主要景點都集中在老城區約四百公尺的徒步範圍內,通常起點是聖巴夫主教座堂,終點是伯爵城堡。聖巴夫主教座堂是混合了哥德式、羅馬式與巴洛克的建築,旁邊是市政廳,對面即鐘樓。該主教座堂最重要的是收藏比利時的國寶根特祭壇畫,朝聖人潮不少。

根特祭壇畫,是15世紀范艾克兄弟繪製的12幅「神秘羔羊之愛」,是北方文藝復早期的重要作品。內容都是取材自聖經的典故。

平時左右側的4幅畫是闔起來,只有在重要節日才會打開,但現在只要付12.5歐就可入內看到。

付了12.5歐,可上到教堂的高樓層,沒想到教堂也是別有洞天,這裡的祭壇又更精緻莊嚴。

內部的交叉拱頂,典型的哥德式建築風格。

2.歷史建築

根特鐘樓據說有電梯可登頂,友善多了。鐘樓會在每整點鐘聲大作,所以不只是古建築而已,還有功能性,有的除了鐘聲還會搭配音樂,是很棒的地景音樂。

聖尼古拉斯老教堂,旁邊的跪姿抱胸雕塑噴泉很動人。

根特舊郵局,新哥德風,現在已成熱鬧的複合式商場。裡面的1898The Post 飯店非常有設計感,但住一晚的「郵資」驚人。

根特比較遠的景點伯爵城堡,是12世紀仿十字軍城堡的建築。

老城區的市民涼亭,是根特的特色建築,由玻璃、木頭結合鋼骨結構而成。

3.香草河岸與穀物河岸

根特最美的就是從聖米歇爾橋望過去的香草河岸與穀物河岸,尤其在夕陽西下,光線柔和時,這裡諸多中世紀的豪宅建築,各具特色,一棟一棟欣賞,真的會讓人留連忘返,捨不得離開。

中世紀時最有財力、權力的公會成員,才有資格在這擁有自己的豪宅。

要比財力就來數數階梯式山形屋頂有幾階,階梯數愈多財力愈雄厚。

真是令人目不暇給,華美精雕細琢的建築一棟挨著一棟,乾脆坐下來好好欣賞,好想問坐在旁邊聊天的情侶,是我眼睛看花了嗎?這兒怎麼會這麼美!

聖米歇爾橋上的大天使屠龍雕像,看天有多藍!

回到首頁

2023 年 11 月 4 日 2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沒有用有大用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31 日
作者 老燕

你是不是曾抱怨過自己或別人:「很沒用」,這時一定很沮喪或氣極了!當我們做某件擅長的事,我們不會說:「我好有用啊!」當把「用」字用在人身上時,多半是負面表列,而且有連最低標都達不到的貶意。

這時候你就需要莊子了。

莊子在內篇「人間世」說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名叫石的木匠,前往齊國,在路上看見一株被奉為神社的櫟樹。這株樹的樹蔭可為幾千頭牛遮蔭,非常的粗壯高大。觀賞的人群蜂擁而至,但木匠不屑一顧,繼續趕路。木匠的弟子不解的問:「從我拿起斧頭,跟隨師父以來,還不曾看過這麼壯美的樹木,師父卻不願停下腳步來是什麼原因呢?」木匠說:「別提了,那都是沒有用的散木。用它做船會沈、做棺材很快就會腐爛、做器具很快就會毀壞…是不成材的樹木,沒有一點用處,所以才能這麼長命。」

木匠回家後,夜裡櫟樹前來託夢為自己辯白:「你要拿什麼跟我相比呢…它們就是因為好用才苦了自己,所以無法享有天年,中途就夭折了,這是自身招來世俗人們的打擊,萬物無不如此。我期許自己沒有用已經很久了,我能保全自己,這就是我的大用,如果我是可造之材,能長得這麼大嗎?」

這個故事講的是木匠以「有沒有用」來衡量櫟樹的價值,但櫟樹之可以成其大成其久,正在於他沒有世俗認可的「有用」,才保全了自己,乃至能提供大庇蔭且受人膜拜,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用之大用」。

可見有沒有用往往是一時一地的,更看你會不會用。

莊子的好友惠子曾跟他抱怨,魏王送他大葫蘆種子,他養大後,結出的果實有五石的容量。用這樣的大葫蘆來裝水,因它不夠堅固,無法負荷本身的重量;把它剖開做成瓢,它又大得沒有水缸容得下,後來惠子因它毫無用處砸爛了它。

莊子聽了後說惠子是「拙於用大」,不懂得善用大東西,如果是他,就會把大葫蘆製成腰舟,綁在身上,然後悠哉悠哉地飄浮於江湖之上。

多好玩的建議啊,好想現在就綁上大葫蘆浮板跳到水裡去!所以怎麼會沒有用呢?只不過沒想到「無用」的用處罷了。那為什麼沒想到呢?莊子說這就是「有蓬之心」,意指心被蓬(雜草)遮蔽了而不夠通達。

我們的思考慣性讓我們習於從「有用」這面來衡量人事物的價值,而從「無用」那面思考「無用之用」正是我們心靈被遮蔽的部分,只要兩邊都能疏通,就不會那麼在意要「有用」,因為無用也有無用的用處。

有趣的是,你有沒有在寫作文時引用過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而且是往正面(有用面)去申論,寫出積極樂觀可得起碼分數的有用好文?只是這裡的「有用」,情況特殊,要看上下文的意思。

「天生我材必有用」的下一句是「千金散盡還復來」,兩句在一起的意思:「反正」我一定是有用的,所以別怕,就是耗盡家產也還是賺得回來。而這兩句的上下文又分別是「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及「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是的,這首名為「將進酒」的樂府詩,是首勸酒歌,意在鼓勵人不要怕及時行樂,因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浪擲千金喝茫了也還是賺得回來。積極樂觀在「勸酒」上,但實則也是借酒澆愁,最後一句最能引起共鳴:「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白有沒有用?被奉為「詩仙」的他肯定不會「沒有用」,但他在官場上始終沒被當成「有用之人」,之後又因不得志求去而雲遊四方,就像他在「將進酒」中勸勉自己的話:「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又「聖賢」、「飲者」(酒徒)哪個有用?哪個沒用?這就有賴我們打開「有蓬之心」,才能看得清楚。

2023 年 10 月 31 日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一起來搞鬼!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28 日
作者 老燕

最近又到了傑克南瓜燈到處可見的萬聖節時節,家長又要絞盡腦汁看今年如何幫孩子變妝,是很歡樂熱鬧的氛圍,完全沒有「鬼節」的恐怖氣氛,真心喜歡這樣的「搞鬼」!

不曉得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被鬼嚇到大的!尤其,我小時候的鬼是「一個樣」,一定是女鬼,身著白長衣,披頭散髮到胸前,會突然現身或瞬間移動,且頂著一張青白沾有血跡、充滿咒怨的臉。

這樣一嚇幾十年過去,以為比較不怕了,沒想到1998年日本一部「七夜怪談」,女鬼貞子別開「鬼」面,從阿飄變成阿爬,顛覆所有人的想像從家家戶戶都有的電視機爬出,一新女鬼出場的方式,此後的女鬼都在比拼爬行的時間、距離與耐力,再次成功的激活出「怕鬼」的集體潛意識,而且隨著其爬行的時間愈久,被催出的恐懼就愈難平復。

為什麼怕鬼?先來看看日本「七夜怪談」貞子的原型,也就是日本三大幽靈之一的血屋敷的阿菊是怎麼死的。

現今兵庫縣的姬路城庭院有座阿菊井,那裡曾是青山播磨守主膳的宅邸,青山主膳是負責維持地方安寧的武士,阿菊是在主膳家幫傭的女傭。有一年新年主膳家要舉辦宴會,主膳特別交代要把祖傳的一組十個盤子拿出來用,並告訴眾人這些盤子價值連城。宴會當天,負責保管盤子的阿菊在拿出盤子時,有隻貓突然閃過,驚嚇到阿菊,讓她不小心打破了一只盤子。主膳得知後,氣得當場剁掉阿菊右手的中指,並不停地毆打她。後來阿菊投井以死明志(也有一說是被打死了丟到井裡)。此後入夜,井裡就會傳出阿菊數盤子的聲音「一個、兩個…八個、九個」,接著就是淒厲的哭聲說「少了一個」,然後又從頭數起「一個、兩個…」,久久不散。

阿菊鬼故事的版本相當多,但經典元素一定是名叫阿菊、十個盤子、少了一個、死後從井裡發出數盤子的聲音,尤其是少了一個的那種含冤抱憾,聞者無不心驚。

當然對21世紀的我們來說,已歷經貞子8.0版的身經百嚇,阿菊的怨念已嚇不到我們了。今天要看到一口井都很難,沒有了「切身」的感同身受,要怕也難。難怪冤魂要一再進化,從深井爬進電視機裡,再到現今透過網際網路散播詛咒,才能讓我們一再的顫抖。

隨著年紀愈長,我也愈不怕鬼了,不是我終於明白鬼都是故事、都是假的,要活見鬼跟被雷打到、中頭彩一樣難!而是我愈來愈能了解自己、掌控自己,就不那麼怕「鬼上身」了。

鬼魂之類的魅影,不在井裡、電視機裡或網路上,其實就在我們心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文化強力壓制禁止的動物本能,因為是集體的禁忌所以扭曲變形成心中的黑洞,平時我們多能與之保持距離,相安無事。但鬼故事的神秘幽暗、被壓迫的冤曲、人人避之唯恐不及、具有魔力,就跟我們心中深抑的暗黑很像,繼而喚起我們深藏的這部分,然後我們會害怕失控,想逃避自己本有的東西,逃避不了又更害怕,這一整個過程就跟鬼一樣既無法控制又陰魂不散,讓怕鬼情結成為很多人成長過程中揮之不去的陰影。

所幸,西洋鬼不像東洋鬼咒怨這麼深,而且人是可在鬼出動的「鬼節」這天,也扮鬼來嚇鬼,充滿了另類的歡樂。今天就不要在指縫中看鬼片了吧,一起來搞鬼!

2023 年 10 月 28 日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藝術欣賞

日巡林布蘭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25 日
作者 老燕

2023年5月到荷比盧法旅遊,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到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看鎮館之寶「夜巡」(Night Watch)。

林布蘭是公認荷蘭最偉大的畫家,而「夜巡」更是與達文西的「蒙娜麗莎」與西班牙Velazquez的「宮娥圖」並列Top3的畫作,一定要來親眼見證其偉大。但說實話,Rijiks目前正在網路直播其修復此畫,「夜巡」被置於玻璃屋裡,只能隔了一層的遙望,但這幅畫精密的細節多不勝數,無法近身細覽,有些遺憾。不過,還是感受到這幅畫非凡的氣勢與創新性的布局。

以下分享這次到Rijks與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看到的林布蘭畫作,以及參觀林布蘭故居博物館的心得。

一、團體肖像畫

1.夜巡

這幅畫是荷蘭17世紀黃金時代風行的「集體肖像畫」。當時阿姆斯特丹民兵火槍隊的18人共同委託林布蘭為其立像。林布蘭是當時荷蘭的肖像畫大師,18人共同出資,委託費甚高。1642年完成時,18人看到後大為光火,因林布蘭並沒有照當時群像畫那樣依人物的階級與身分橫向有致排列,而且還加了不付錢的16人在畫裡。他們要求重畫,林布蘭不肯,雙方鬧上法庭,林布蘭如日中天的聲譽開始受到影響。

從這幅畫的布局來看,林布蘭沒有要畫傳統的群像畫,而是創造出民兵隊要出動了的動態與戲劇效果,且處處有細密的構圖巧思,最被稱道的是畫中央的隊長伸出手像在引導,這隻手的影子清晰地落在副隊長織錦的軍服上,衣服上又有雙獅市徽的滾邊;又隊長後方的小女孩(並不存在的人物,象徵民兵隊的榮光)別著一隻死雞,其實是該隊盾徽上猛禽爪的圖案;又後方有人擦槍走火;右方有民兵隊出勤罕見的打鼓手;還有露出一隻眼睛的林布蘭自畫像…精心的布局讓每個人都有「戲」。

這幅畫是林布蘭的明暗對照法(chiaroscuro)與暗色主義(tenebrism)繪畫技巧的顛峯之作,獨到的光影對比,營造出如夢似幻的神秘氛圍。

這幅畫在18世紀末因其昏暗而神秘,被命名為「夜巡」,但在20世紀的修復中,移除表層的暗色保護層,重現了畫中的日光,才證明「夜巡」其實是「日巡」,但完全無損這幅畫的歷史地位。

對夜巡修復行動想進一步了解的人可點下方鏈結https://www.rijksmuseum.nl/en/whats-on/exhibitions/operation-night-watch

Rijks很用心,為了凸顯「夜巡」有多麼創新,在旁邊列出當時傳統的集體肖像畫。

就是要這樣讓出錢被畫的人橫向有致排列,臉部都清楚的露出,出資者才願買單。

2.杜爾博士的解剖學課

這是林布蘭第一幅受委託的集體肖像畫,完成於1632年,當時年僅26歲的林布蘭已小有名氣,此畫更讓他一戰成名,成為荷蘭最炙手可熱的肖像畫大師。傳統肖像畫往往集體排排站又臉部一致面向前方,但林布蘭不願受此功能性考量的拘束,他別出心裁精準凝結某個精采瞬間,畫出講課與聽課交流的極致。杜爾博士位居畫面1/3處,正夾起一支肌腱解說,正中間一個挨著一個的五個人,有人聽到入神有的則恍神,臉部神情各異,視線焦點也不同,營造出畫面的戲劇效果,左側面對杜爾博士的兩人則坐定維持畫面的穩定性,讓畫面聚焦在這聚精會神的片刻。尤其精心設計的「林布蘭光」,在畫面起引導作用,讓人物更活靈活現,與當時流行的群像畫相較,這幅也太「神」了!

3.布商公會的理事

這幅畫完成於1662年,是林布蘭所留最後的群像畫了,那時他已破產、生活困窘,但寶刀未老。畫中五個戴帽子的人是決定阿姆斯特丹布價的人(沒戴帽的是僕人),由市長任命,都是有頭有臉的人。每個都有十足的架勢,而且也正嚴肅專業的進行商議。林布蘭晚期的畫喜用棕色系,整個畫面因赤棕色的桌布、棕色的背牆,有種莊重堅定的氛圍。

二.自畫像

大概沒有人比林布蘭還愛畫自畫像了,目前約有80幅他的自畫像,忠實的記錄他大起大落逐年的變化。這次只看到四幅,可惜沒看到他中年時由不可一世到潦倒後的轉折變化。

這幅是林布蘭的第一幅自畫像,那年他22歲,已嶄露在肖像畫上的非凡才華。青春正盛,他背光的臉面,在明暗的層次間有著淡淡的哀愁。

32歲這張是蝕刻版畫,他也留下為數不少的蝕刻版畫,方便大量印製,做為宣傳之用。

這幅是他55歲的自畫像,那時他已飽經風霜,與他40多歲還有些意氣的自畫像比起來,看得出已逆來順受多時了。

這是他1669年過世那年畫的自畫像,但不是最後一幅,和緩的面容讓我很想問他:「到最後,你是不是跟命運之神和解了?」

三.其他作品

1.猶太新娘

這幅眾所周知的「猶太新娘」,就是梵谷寫信給西奧提及的:「我願只吃粗糧、減少十年壽命,換取在這幅畫前待上兩周的時間。」這幅完成於1665年林布蘭晚期的畫作,顯示出他晚期喜用較低調暗沈的棕色系。最被稱道的是新郎右手袖子與新娘裙襬的精緻細膩處理。他真的是肖像畫大師,兩人視線並未交集,但神情堅定是如此的互許終身。這幅畫畫的是誰多所揣測,而Rijks官網上是用「以撒與利百加」,定調這幅是歷史畫。

2.其他肖像畫

林布蘭不但事業大起大落,家庭悲劇更是一樁樁。他與妻子莎斯基亞生的四個小孩,有三個夭折,妻子也在「夜巡」爆發爭議的那年不足30歲走了。左圖是他與莎斯基亞僅存的兒子提圖斯,林布蘭畫的肖像畫就是有種仙氣。命運也沒善待提圖斯,26歲新婚幾個月後染疫病逝,留下遺腹女,隔年林布蘭也走了,他可說是一生飽受親人離世的衝擊。

「Maerten Soolmans肖像畫」與下方的「Oopjen Coppit肖像畫」是一組畫,真人等身尺寸,兩位是新婚夫妻。這組肖像畫最值得細看的是他們身上作工無比精細的服飾,新郎的直條紋黑色褲裝、精緻的蕾絲領,而且與新娘鞋上與腰間都綴以玫瑰花結蕾絲,在林布蘭的筆下這些衣飾無比逼真華貴。

林布蘭的肖像畫就是如此靈動,捕捉到人物的氣質神韻。

「兩個黑人」以肢體的布局與深刻的神情別具一格。

大作家荷馬的肖像畫,有種深刻的歷史感。

3.歷史畫

除了招牌肖像畫外,他也創作出不少充滿典故寓意的歷史畫。圖左是他很年輕時畫的「西緬的讚美詩」,畫出聖經中記載西緬抱起他等待已久的救世主耶穌,不禁唱起讚頌的聖歌,看到沒,圖中製造出的聖光,讓這一刻更加神聖動人。

「沐浴中的蘇珊娜」也是取材自聖經故事,此刻她正面臨兩位色長老的性騷擾,畫出了她的警戒。這個故事是很受歡迎的繪畫題材,常可看到不同的取材。

「被鐵鍊拴在岩石上的仙女座」,這也是西方油畫中常見的「英雄救美」題材。仙女座被獻祭給海怪,處境堪憐,幸好大英雄路過為她解危,兩人後來開心結婚。林布蘭光影的運用,凸顯出仙女座身陷困境。

四.林布蘭故居博物館

林布蘭婚後於1639年在阿姆斯特丹購置這棟五層樓的豪宅,但1656年他宣告破產,1658年房子被拍賣。他重要的畫作多在此完成,這裡可近距離看到林布蘭的生活足跡。

他的客廳,牆上掛滿了畫作。

家裡的裝潢並不鋪張,就是畫多。

窗邊椅,林布蘭愛坐在這兒觀察熙來攘往的人群。

故居裡陳列的林布蘭雕像,有他的招牌貝蕾帽,神情目空一切,無疑是他巔峰時期的英姿。

聽了語音導覽才知道為什麼那個時期的床都這麼短,因為當時的人是坐睡,因怕躺下來睡呼吸會不順暢。

林布蘭之所以會破產,有一個部分是他有收藏癖,超愛買各式古董、珍奇異品,圖中的古董櫃裡全是珍貴的收藏。

林布蘭一生最幸福又風光的時光應該是與妻子莎斯基亞的八年婚姻,出自名門又貌美如花的莎斯基亞,自是林布蘭的靈感泉源與模特兒,因而留下眾多她的倩影。圖中是側面的莎斯基亞,畫出她的高貴出塵。

林布蘭的畫室,左邊有四扇大窗戶,採光極佳。

林布蘭鼎盛期荷蘭有志於繪畫的人無不想投身他的門下,他也為學徒設立工作室。

館內有將林布蘭的自畫像與重要畫作,以時序的方式陳列。

未完待續…(這次看到林布蘭的畫作算是他留世千幅作品的九牛一毛,若日後有機會再看到,會再更新)

2023 年 10 月 25 日 2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silhouette photography of person
故事

卡珊卓的預言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23 日
作者 老燕

今年極端氣候又肆虐到無以復加的地步,各地的氣候難民急速增加,大家又更憂心地球可能將不適合人居住。其實,早在半個世紀前環保人士就自比是卡珊卓,一路發出警訊,可是還是無法阻擋大自然的反撲。

希臘神話裡的大戰役──特洛伊戰爭,結果是特洛伊亡國了,之前一步步預見此結局的特洛伊公主卡珊卓(Cassandra),被國人看成騙子或瘋女人,註定是個悲劇人物。

傳說阿波羅愛上卡珊卓,賜給她預知未來的能力,但她收了禮物卻拒絕阿波羅,太陽神轉而詛咒她,雖然她能未卜先知,但她的預言沒有人會相信。

打從大戰的禍端巴黎士(Paris)誘拐人妻海倫(Helen)並帶回特洛伊,卡珊卓一見海倫就上前扯她的頭髮,她眼中的禍水紅顏,特洛伊人卻待之以上賓;等她看到大木馬,高呼裡面藏著希臘戰士,她一手拿斧頭、一手持火把打算毀了這巨物,這時特洛伊人又當她是瘋子,大肆宴飲;特洛伊亡國了,她被送給希臘軍總司令阿格曼農(Agamemnon)當妾,當她被帶回家,即預告阿格曼農跟她都會被他的妻子與情夫殺掉,而阿格曼農的兒子又會為了報父仇而弒母,事後無一不應驗。

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也有類似的「神通」,他被控不信雅典的神明而信Daimon(介於神與人之間的精靈) ,他在受審時自白,從年輕時起,每當要做一件不該做的事情時,就會有個Daimon的聲音叫他不要做,而且精靈只會在說「不」時出現,該做可以做的事精靈都不會出聲。他篤信精靈的指示,所以當他被有五百人的陪審團判死刑時,他說這次精靈沒有出現,顯然死亡不見得比活著不好。

卡珊卓的預感或蘇格拉底的精靈聲音,常被引申為人內在的道德良知,是一種預警機制,人固然無法預知未來,但總有個微弱的卡珊卓或精靈的聲音不時在戒備著。至於是要忽視或正視警訊,沒有人或神可以打包票,正視了就會扭轉頹勢。

還有,一般以為預感或精靈的聲音很「神」,可能要天賦異稟才能有此先見之明。其實,這樣的靈感可來自日常生活中的細微觀察。

戰國時代法家的代表人物韓非子曾引述一個故事,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在看到紂王開始用象牙筷子吃飯時,就憂心了。因為使用象牙筷子就不會搭配陶製的餐具,而會用玉石做的餐盤,接著就非山珍海味不吃,然後錦衣玉食、瓊樓玉宇…。果然五年內,宮廷變成了酒池肉林,紂王的倒行逆施引來周武王起義,商朝被滅。箕子從一雙象牙筷子就看到商朝的厄運,韓非子用這個故事解釋這就是老子說的「見小曰明」,從微小的徵兆即可洞察未來。

所以,預知這種事無需靠神明賞賜或有精靈指示,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夠細心用心,能觀察入微,人人都有此超能力。

2023 年 10 月 23 日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
  • 12
  • 13
  • 14
  • 15
  • 16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