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作者

老燕

老燕

藝術欣賞

維梅爾的朝聖之旅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7 日
作者 老燕

2023年5月到荷比盧法旅遊,有幸恭逢一盛,荷蘭的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展出歷來最大規模的「維梅爾特展」(Vermeer Exhibition)!天啊!百年一遇,維梅爾的真跡大團圓了!

荷蘭黃金時代大師維梅爾(Johannes Vermeer ),得年43歲,流傳在世僅37幅畫作,Rijks這次向7個國家共14個美術館借展,集結維梅爾28幅畫作於一室,史無前例,轟動全球,線上售票開賣7天就已售罄關閉。這次展期是2023年2月10日至6月4日,16週的時間吸引了113個國家65萬人次觀賞,寫下Rijks史上最成功的展覽紀錄。

身為維梅爾迷,我們不但到Rijks飽覽了史上最強的維梅爾,接著再到維梅爾家鄉台夫特的「維梅爾中心」(Vermeer Centrum Delft)朝聖,最後因他的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只借展2週,在Rijks未能親睹,還追到海牙的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Mauritshuis)看這幅鎮館之寶。以下就把這趟維梅爾的朝聖之旅分享給大家。

一.荷蘭國家博物館「維梅爾特展」

荷蘭國家博物館(Rijksmuseum)是紅磚雙塔的新哥德式建築,這是來荷蘭的必訪之地,裡面的鎮館之寶是林布蘭的「夜巡」。這裡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時間才能看完館內最精華的收藏。

這次來不但看到了林布蘭,又細覽了維梅爾,吸收到荷蘭黃金時代兩位大師的日月精華,要去買彩券啦!

1.早期的歷史畫

維梅爾二十幾歲初作畫時,雄心勃勃,要挑戰最難的歷史畫,那時他因娶天主教徒的妻子,從新教改宗為天主教,因而特別關注聖經、神話故事。他只有早期創作過歷史與宗教題材,而且是他較大幅的畫作。圖為天主教聖徒聖巴瑟大,她手握十字架並擰乾沾滿烈士血跡的海綿,據信這幅畫是仿自義大利畫家Ficherellli的畫,是維梅爾唯一一幅臨摹畫。

取材自希臘神話狩獵女神的故事「黛安娜和她的同伴」,同伴正為黛安娜洗腳,旁邊那隻狗是重要伏筆,待會兒就有人要喪命了。

取材自聖經的「耶穌探望馬大和馬利亞」,這時的光線處理較是明暗對比強烈,不像他成熟期的光線有多層次的細膩處理。

2.早期的風景畫

一生都待在台夫特的維梅爾,目前僅存2幅風景畫,都是描繪台夫特的景致。名為「小街」的畫作畫出了台夫特的歲月靜好,鎮上的婦人埋首於工作,兩個小孩在長板凳下玩耍,斑駁的紅磚建物、鐵窗則已展現維梅爾重視細節之一斑。維梅爾精心布局的構圖,讓畫作散發出雋永靜謐的小鎮氛圍。超級喜歡這幅畫!

「台夫特的一景」,晃漾的河水、滿佈歷史痕跡的建築,整幅畫像照片般精準呈現歲月悠悠的小鎮風貌。

3.室內風俗畫

原就是Rijks珍藏的「倒牛奶的女僕」,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那從陶罐倒出的牛奶彷彿是流動中的涓涓細流,為一室的寧靜帶來躍動的生命力。這幅畫也能證明維美爾作畫是慢工出細活,麵包的質地、女僕手上不均勻的膚色、牆壁的灰塵與釘子、地上散置的暖爐與牆腳丘比特的磁磚…,但這幅畫能深植人心仍是女僕專注堅毅的神情,在她不疾不徐的打理下,是那麼家常得令人心安。

「編織蕾絲的女工」超小幅,但細節不減,編織的細線與左側露出一截的紅白絲線栩栩如生,人物依然是如此的專注,渾然忘我。

「戴珍珠項鍊的女人」她正對著前方的小鏡子戴珍珠項鍊。維梅爾善長用色,圖中這種黃叫鉛黃色,而且這件有毛皮滾邊的外套出現在維梅爾不下五件畫作中。

4.女人與信息

17世紀是荷蘭的黃金時代,也是大航海時代,台夫特鎮上的男子多出海淘寶去了,留下眾多寫信、等信、讀信的女人。維梅爾繼歷史、風景畫後,就致力於創作系列的室內風俗畫。其中一大主題是女人與信息,這幅「讀信的藍衣女子」最為經典,少婦將信緊緊握住靠近胸前,似乎一顆心都繫於要獲知音訊。牆壁上的地圖洩露出這是來自遠方的訊息,看完信後,想必她要在地圖上找尋可能的蹤跡。

「寫信的女子」,不同於她人,她正視著我們,漾著笑容一派輕鬆,毛皮滾邊的鉛黃色外套又出現了。

「窗邊讀信的少女」,她專注在明亮的窗邊讀信,這幅畫的光影處理得極細膩,右邊占了1/5畫面的綠色窗簾摺縐自然又有厚度,壁上的畫中畫邱比特是近年才修復露出,暗示這是一封情書。

5.女主與女傭

接下來這類女人與信息的主題更有戲了,因為取信、寄信的中間人女僕出現了。這幅「寫信的女子與女傭」對信息的感受像在兩個世界,女主埋首振筆疾書,心情是焦急的,因地上有她寫壞了的信,但女僕卻心不在焉,臉上盡是對窗外世界更感興趣。這幅畫也展現了「燈光大師」維梅爾的功力,來自左側窗的光線集中在女主與女僕的右側,明暗比有多個層次。

「女主人與女傭」,這位女傭盡責多了,看得出來她是在第一時間就拿信給還在寫信的女主,但也有可能她剛被女主交辦要寄信,她傾身向前顯示出她的慎重。

這幅「情書」很有意思,我們是透過兩扇門的中間看到正發生的事,女主像是剛接到信而暫停彈琴,兩人的表情有時間差,女傭像在報喜,被打斷的女主轉頭一臉詫異。地上的拖鞋、清潔用品,都增加了我們像是偷窺般的看到這私密的瞬間。

6.室內音樂休閒活動

維梅爾描繪台夫特的室內日常還有一類是他們從事音樂休閒活動,這幅「窗邊拿著魯特琴的女子」,正在調整琴栓試音,且出神似的望著窗外。窗外日頭正好,柔和的光照亮她的半邊身。

「站在小鍵琴前的女子」,壁上的畫中畫邱比特暗示音樂與愛情的連結。

這幅「坐在小鍵琴前的年輕女子」整個畫面很乾淨素雅。

也是「坐在小鍵琴前的年輕女子」與上幅相較,畫面繁複多了,不但琴上有花紋,窗簾與掛畫也很精細,彈琴女子身上穿的是用頂級的群青藍顏料,顯示她的貴氣。

7.男子與女子的互動

還有一類是台夫特久違的男性與女子的互動。這幅「軍官與微笑的女郎」,男子背對著我們呈現為暗景,但女郎光亮明媚的臉龐以及牆上的歐洲地圖,在在顯示軍官一定見多識廣,正高談闊論遠方的冒險奇趣。

「中斷音樂的女孩」,她與男子共持一琴譜,但她似乎被什麼打斷似的,以詑異的眼光探向前方,是我們打擾到他們上課了嗎?

「一杯酒」女子正喝著酒,男子似乎準備要再斟酒。光線也是處理得好有層次,營造出迷人的氛圍。

「彈小鍵琴的女子與紳士」,女子雖背對我們,但牆上的鏡子映照出她正面上半身的影像,又是一個精心布局,隱諱的呈現畫中人物微妙的互動。

8.其他類型

「老鴇」是維梅爾24歲畫的作品,跟他早期的歷史畫迥異,地點可能是在妓院,穿紅衣的軍官正要打賞他撫弄的女子。這幅畫據信圖左戴黑帽的男子是維梅爾本人,是他僅有一張正面的自畫像了。整張臉背光幾乎是暗影,但看得出來很享受當時的戲鬧。維梅爾之後再也沒畫過類似的題材,是他很異類的一幅畫。

「拿天平的女人」是很象徵主義的畫,女子拿著天平秤重,牆上的畫中畫正是「最後的審判」,上帝也要秤秤人生前的善惡各有幾兩重。

「信仰的寓意」也是象徵主義畫,牆上的「耶穌被釘在十字架」畫,還有木十字架、荊棘冠、蘋果與蛇等象徵,充滿宗教寓意。

這是維梅爾僅有的兩幅以單一男性為主體的畫,這幅是地理學家,另一幅是天文學家,他們都配備專業的「家俬」,地理學家右手拿圓規,桌上有地圖集,後方的櫃子上還有地球儀。光線處理得棒極了。

二.台夫特維梅爾中心

畢生都生活在台夫特的維梅爾,我們來朝聖了!3層樓高的「台夫特維梅爾中心」是維梅爾生前任職公會領袖的辦公地點,他也花很多時間在這裡。這裡有37幅維梅爾的同尺寸複製畫,並展示他如何調製顏料、使用光學輔助器材、畫中製造透視的秘訣等,能更深入的了解維梅爾。

說來悲哀,維梅爾畢生的家鄉台夫特沒有擁有他的任何一幅真跡,圖為他為數不多的畫作散布於世界各地的分布圖。

這幅維梅爾及其家族最珍視的「繪畫的藝術」,沒參與Rijiks的盛會。所幸在台夫特可看到同尺寸複製畫。即使維梅爾生前再窮困潦倒也未曾出售此畫,他過世後妻子宣告破產前,為避免此畫被拍賣先轉手給母親。二戰前此畫曾由希特勒擁有,戰後由美國贈予奧地利政府,目前陳列於維也納博物館。此畫背對我們的畫家據信是維梅爾本人,因他作畫時習慣使用槌棒增加手腕的穩定度,畫中的模特兒扮成掌管歷史的繆思女神Clio,她頭戴象徵榮耀的桂冠,右手持小號,左手捧史冊,所以此畫的主旨在讚頌繪畫藝術的偉大。極注重細節的維梅爾在正題以外,牆上不平整的地圖掛畫、前方左側的窗簾、垂墜的吊燈,無一不是精雕細琢,只是那時他還不知道自己將在一個半世紀後也在繪畫的史冊上留名。

在這裡學到一個英文單字「tronie」,荷文的意思是「臉」,原來17世紀荷蘭流行畫這種凸顯臉部表情或呈現異國服飾的人像大頭畫,主要是供畫家日後作畫時的角色研究之用,有別於受委託的肖像畫。維梅爾有四幅tronies,包括他最知名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也是一幅tronie。這張「少女的畫像」臉部表情純真得令人印象深刻,她也戴著異國風的頭巾。

他兩幅最小的「戴紅帽的少女」與「帶長笛的少女」都是角色研究的tronies。

該中心展出很多維梅爾作畫的特色,如他如何自製顏料以及他最常使用的十種顏色。其中最被稱道的群青藍(ultramarine),價格比黃金還貴,所以一般多用於繪製聖母,但維梅爾卻酷愛此色的高質感與亮度,用於多幅畫作中。

窗內是17世紀台夫特的城鎮模型,望出去的是目前仍屹立於此鎮的老教堂,這裡正是維梅爾長眠之處。

三.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

這是荷蘭的三大美術館之一,裡面也收藏了很多重量級的名畫,而鎮館之寶就是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在Rijks緣慳一面,在這裡總算一睹真跡的風采了。

這幅有「北方的蒙娜麗莎」之稱的tronie,原本應是維梅爾想研究異國服飾的效果。少女的頭巾用的正是維梅爾的最愛群青藍,而偌大的珍珠上有維梅爾精細的光線布局,裡面有反光與少女衣領的倒影,而且少女衣著上也漾著縀面般的光澤。但最令人過目不忘的是,她的回眸一望,迷離的眼神與潤澤微啟的紅唇,都讓她留下與蒙娜麗莎同級迷倒眾生的魅力。

在台夫特維梅爾中心的複製畫,真的就是比較平面感,色彩、光線也失真。

莫瑞泰斯美術館為彌補鎮館之寶借展不在家的空窗期,於2021年舉辦「My Girl with a Pearl」創意賽,不限媒材、形式,邀眾人創造出自己的戴珍珠少女。最後一共有3到90歲3500人前來挑戰,得獎作品陳列於該館,成為群星拱月的另一亮點。

眾人的創意無極限,kuso版的珍珠少女也很吸睛。

四.後記

最後,雖然我們沒有看到維梅爾所有的畫,但已深深覺得不虛此行了!若你沒趕上這次維梅爾畫作的團聚盛會,Rijks在官網上設有「Closer to Johannes Vermeer 」線上展廳,全年無休24小時不打烊,完全呈現維梅爾的37幅作品,搭配深入淺出的解說,歡迎大家一起來認識或重新認識維梅爾。

2023 年 10 月 7 日 2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致命的美聲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7 日
作者 老燕

我們的日常生活,看似風平浪靜,卻也暗潮洶湧。好端端坐在家裡,打開電視可能看到心動不已的減肥神藥,告訴你如何迅速無副作用變窈窕;或有理財專員私Line你,責怪你怎麼已讀不回,就要錯過在股市翻倍賺的良機;或是自稱海軍上校在你FB上留言,說妳就是他一直在尋尋覓覓的夢中情人……「福音」無處不在,輕則傷身破財,重則可能要人命。

希臘神話裡有三位金嗓海妖(Sirens),她們是女人頭鳥身,有著鳥羽和鳥爪,要命的是,她們一人唱歌、一人吹笛、一人彈琴,和聲美到令人渾然忘我,讓行船人奮不顧身靠近她們充滿暗礁的小島,因而發生船難意外。

尋找金羊毛的「阿哥號」,多虧船上有大音樂家歐爾菲斯(Orpheus),他在行經她們時,趕快拿出七弦琴,用美妙的樂聲淹沒她們的歌聲,才安度危機。

要返航的大英雄奧德賽斯(Odysseus)接受女巫色琦(Circe)的建議,用蠟封住船員的耳朵,他則要船員把他綁在桅杆上,想親耳聽聽什麼是致命美聲。她們用歌聲恭維他是特洛伊大戰的功臣,要他過來聽聽他未來的命運,聽得奧德賽斯如痴如狂拼命要扯掉身上的繩索。

金嗓海妖有地府的繆思之稱,她們的歌聲也美好動人,但卻不是用來激發人心或啟發靈感,而是步步誘人走向滅亡。

我們的人生路上也暗藏不少這樣的陷阱。誘我們上鉤的不只是外在的美聲,那只是喚醒我們內心無時不在伺機而動的欲望,有什麼潛藏的欲望如發大財、百年一遇、少奮鬥十年等,就會在這樣的裡應外合下,在人生路上跌個大跤。

外在致命的美聲不足懼,可怕的是不了解自己的「心聲」,凡渴望之處即弱點所在之處。為避免自己再次掉進陷阱,別再相信有從天上掉下來的禮物了,真實是,掉下來的十之八九都是鳥屎!

2023 年 10 月 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朝三暮四=朝四暮三嗎?

by 老燕 2023 年 10 月 7 日
作者 老燕

你是不是常哀歎人生太不公平了!人家日日吃香喝辣,你卻月月吃土;人家有富爸爸可少奮鬥十年,你卻得揹學貸,畢業即負債,得多奮鬥十年。永遠如此,看出去的總是光鮮亮麗的多,相形下自己總是灰頭土臉。

試試讓莊子的「朝三暮四」故事秀秀你吧!

朝三暮四的是猴子

我們都以為「朝三暮四」是形容人反覆無常,經常改變主意。其實這個成語是出自莊子的寓言故事,是後人誤用了哦!朝三暮四可是有更深的人生寓意。

故事是這樣的,戰國時代的宋國有一個很愛養猴子的人,他也很了解猴性。隨著猴子的數量愈來愈多,食物快供不應求,他不能再任由猴子吃到飽了。於是他對猴子說:「我決定每天早上餵你們吃三升栗子,晚上餵四升。」猴子聽到後都很生氣。養猴人馬上改說:「那這樣好了,我們改成早上吃四升,晚上吃三升。」猴子聽了後都很開心。

哈哈!你一定會笑是猴子太笨,數學不好,早上三升晚上四升,跟早上四升晚上三升不是一樣嗎?都是一天七升啊!

沒錯,對養猴人來說,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連一升都沒有增加,不管是面子(名)或裡子(實)都一樣,只是改變了作法,卻可左右猴子的情緒,這就是莊子說的:「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

3+4=4+3,這是小學生都會的算術。之所以這麼通透,是因為你是以萬物之靈的高度來看猴子。如果有比人類更高的生命來看人類的話,會不會發現人其實常常也是傻傻分不清,不知道朝三暮四等於朝四暮三?

朝三暮四的不只是猴子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盲點呢?這裡我們要講莊子這則寓言故事的微言大義。

這個故事是出自莊子的〈齊物論〉,所謂的「齊物」意思是從宇宙的源頭「道」(大自然的規律)來看,萬物齊一,沒有區別。他舉醜人與西施的差異,或任何誇大、反常、詭異、奇特的現象,其實都是相通的一體,但人的心識看不透事物一體的本質,只看得到表面的差異,而有大小、美醜、好壞的區別,於是執於一端,難免也就喜怒為用了。

以這則故事為例,最先我們看到的是不同的樣子(3與4不同),這是在做區隔,接著有不同人心就會做比較,如什麼是「好」(就像4+3比較好)與壞(3+4不好),然後升起好惡之心。這一整個刺激-反應的過程是看不到萬物本身有同一性(齊物),也就是看不到總體(3+4=4+3)。

這正是我們視野的盲點,我們看猴子很清楚看到牠們的盲點,但我們卻看不到自己的思惟方式其實跟猴子無異,只是在乎的層次不同,都習於以偏概全,不看整體。

下次想抱怨的時候就想想現在是不是陷在3+4中,其實自己以為的4+3就一定比較好嗎?別說你數學不好,這是小學生都會的算術好嗎!

回到首頁

2023 年 10 月 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
  • 14
  • 15
  • 16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