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只有一個身體

by 老燕
0 留言

(今天繼續寫莊子的養生主思想,所以沒有故事,想看故事的人可略過了。)

上回我們說了莊子「庖丁解牛」的故事,並提醒這個故事是莊子以解牛借喻人如何善養我們與生俱有的自然之軀。

今天我們再進一步了解莊子獨到的養生觀,先來看他在庖丁解牛故事前的一段引言,也是大家都耳熟能詳的話:「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莊子這句話說得很白:要命還是要學?因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無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隨無限的知識,一定會搞得很疲累!

問題是身心如何平衡?

這裡的「生有涯」與「知無涯」正好可對應養生的兩面:身(形體)與心(精神)。「生有涯」指有限的身體這很容易理解,而「知」廣義來說是探求知識的心識活動,屬於心靈的面向,所以莊子以這段話拉開「養生主」的序幕,開門見山點出古今中外世人的糾結:靈與肉,孰輕孰重?

而這不就是養生首要面對的難題:我是要照顧好區區的身體?還是追求無限的心靈成長?

現在來看,答案顯而易見,當然是要追求身心的平衡健康,兩面都要兼顧。

但要怎麼兼顧呢?早上聞雞起舞三小時、讀經三小時、練拳三小時、棋琴書畫再三小時?這是鐘擺過的生活,人不是這麼生活的。

人會怎樣?在起舞時心懷鴻鵠之志,在讀經時為避免打瞌睡會頭懸梁、錐刺骨,這不只是在鞭策自己了,已搞成了流血事件,結果是,大家都摔在同一個地方過:「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因為無限的心靈遠遠超過我們所能承載的身軀。

所以,莊子接下來說:「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既然知道了還要汲汲於追求無限,就會弄得更加魚累累!

這也是為什麼現代人一直陷於各種體重管理的迴圈中,在豐滿與骨感間找不到那個將將好的平衡點。

養生首要之務

於此,莊子提出養生的第一個要務:要知道性命有數,不要以精神上無限的追求去壓榨自己有大限的身體。

莊子可說是敢提出重視身體要多於精神的先鋒,大多數的宗教或思想門派都是高舉精神、輕賤肉身,認為人的精神層次嚮往真善美,而不爭氣的肉體卻是引人向下沈淪。無奈,是大自然的設計吧,身體往往很「誠實」,讓人只能在罪惡的深淵中(有涯)苦苦仰望著崇高的精神(無涯),像是發了憤的孫敬只好在瞌睡中再引錐刺骨一下吧!

道家的「道」看起來是在追求至高的精神境界,但不是的,道可粗略理解為自然律,是自然運作在萬物上的法則,所以人儘管是萬物之靈,我們有著別的物種沒有的精神/心靈/意識/靈魂,但很抱歉,我們的自然之軀還是受制於這套法則的支配。

所以老子在《道德經》中主張「貴大患若身」,意思是我們的大患多來自身體,所以要防大患上身,應該先重視自己的身體(貴身)。

那莊子有什麼具體的「貴身」建議呢?

莊子在「養生主」提出了三個法寶:「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

原來,養生真的可以與善惡有關,畢竟養生要伺候的主子不就是身與心?這段話的意思是:做世俗所謂的「善事」不要有求名之心;做世俗認為的「惡事」不要遭到刑罰,順著自然的理路做就對了。

好的,一眼看過去,好像是提醒人在江湖行善行惡要拿捏好分寸,然後還是那句老話「順其自然」,這是哪門子的養生法?

很多版本的解讀都聚焦在道家主張的「守中」,不要過度上。其實,這些法寶正呼應了養生應持守「有涯」之身,不要搞到被「無涯」之知(名與刑)所殘害的地步,為什麼?真正的善珍貴的是以身體去行出來的,但行善到在乎名聲的地步,就是在以無限的貪求強加於有限的身軀上;同樣的,身體能行的惡也是有數,罪大惡極到遭致刑戮之罰早就超乎身體的能力範圍了。

所以,所謂的「靈/善」與「肉/惡」是不是也要修正一下?有限的身體能做的只是些小善小奸小惡,而背後那個需索無度、無限大的主謀是誰呢?

用時下的流行語來解釋,雖說要兼顧身心平衡,但身心是何等的不對等,莊子提醒我們養生的首要之務:千萬不要讓那無限大的精神去霸凌自己有限的身軀啊!

因為我們「有」的是什麼?愛地球的你,一定同意:

我們只有一個身體。

那高貴的精神/心識/靈魂/理性/思考…呢?在道家來看,那是人類文明的衍生物,雖然也屬道家非常重視的「無」的範疇,但此「無」非彼「無」,不能再說下去了,不然大家統統都會被追隨「知無涯」給累壞的。

You may also like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