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作者

老燕

老燕

a figurine of a man with a bat on top of a rock
故事

超級英雄VS.超級大盜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7 日
作者 老燕

你從不覺得奇怪嗎?西方的超級英雄電影從超人、蝙蝠俠、蜘蛛人一路到復仇者、神力女超人…觀眾都看不膩耶,這類電影的結局從來沒有變過,一定是超級英雄戰勝了邪惡勢力,這是個什麼概念?民主國家的電影在不用經過任何勢力的審查之下,超級英雄片會自我審查,不管中間如何千變萬化,但萬變不離其宗──邪絕對不能勝正!

回到真實世界,我們有看過像電影這樣絕對的惡與絕對的善嗎?就從目前的兩個戰爭來看,俄羅斯vs.烏克蘭、以色列vs.哈瑪斯,四方都有人擁護是在對抗「邪惡勢力」,所以哪有可一分為二的正邪?哪一方不是亦正亦邪?亦邪亦正?

所以莊子真的很有遠見,他說:「聖人不死,大盜不止」,這可百分百套在英雄片上,因為只要超級英雄不死,永遠有續集可拍,就需要一再製造為害世界的邪惡勢力!所以要扼止黑暗大盜,釜底抽薪之計要先除掉聖人!

這雖是玩笑話。但讓我們來看看莊子的「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深意。

盜亦有道

春秋時代有個傳奇人物叫盜跖(音同「止」),傳說他原名是柳下跖,是當時魯國賢臣柳下惠的弟弟。對於他的事蹟有褒揚如稱他是農民起義的始祖,因反抗當時的奴隸制度,聚眾九千,殺貴族救奴隸;但更有傳說他是盜匪的祖師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驅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祭先祖…總之,十惡不赦。

莊子的「盜亦有道」寓言說的就是盜跖的故事。有一天,盜跖的徒弟問師父:「我們做強盜的是不是也有一番道理?」盜跖說:「怎麼可能沒有道理呢?大膽猜測屋中有寶藏,這就是聖明;入內時一馬當先,這是勇敢;得手退出時殿後,這是義氣;判斷進退時機,這是智慧;分贓秉持公平,這就是仁愛。我沒看過天底下有人不具備這五種品質而成大盜的。」

也就是,要成為江洋大盜要先具備「聖、勇、義、智、仁」特質,好笑吧!這不正是「聖人之道」?所以莊子才會說「盜亦有道」,大盜遵守的規則、需具備的品德都與聖人無異。

這樣天下不就大亂了?

竊國者侯

莊子要說的是,天下早就大亂了,自聖人制定章法制度起,聖人無非是在為大盜積累財物並看守財物。莊子舉齊國大夫田成子弒齊君的例子說,田成子竊占齊國後,小國不敢批評他,大國不敢討伐他,之後子孫十二代都穩坐齊國江山,所以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只要你竊得到國家,仁義禮智信也都站在你這邊。

翻開歷史,無非是一部成王敗寇的註解,往往什麼高祖就是戰勝一方的標記,而戰敗的一方就被記載是什麼賊、什麼之亂,當初不都是農民起義嗎?問題是「竊國者侯」啊!取得勝利的人才能取得正統與仁義。

與其怪超級英雄片太千篇一律,還不如想想是我們人類太奇怪!成王敗寇不就是我們先先祖猿人的優勝劣敗嗎?都是如出一轍的叢林法則,但人類愈進化(有聖人出來區分仁義禮智之道後),就無法如此赤裸裸的露出贏者的利爪了,而是要把聖人早已準備好且看管好的「內聖外王」那一套搬出來,再代代相傳下去,成為傳統。

莊子沒料到的是,在他那個時代不久後,其實「聖人已死」而「大盜未止」,沒辦法呀,從古至今骨子裡運作的始終只有汰弱留強這一套啊!

2023 年 12 月 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旅遊

來去徽州(下)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2 日
作者 老燕

在接受完古鎮的文化洗禮/洗腦後,讓我們走進皖南三大名山深呼吸一下。皖南三山指的是道教聖地齊雲山、佛教聖地九華山以及「天下第一奇山」黃山,三座山都不足兩千公尺,不算高,「但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三山的仙氣不同、風貌各異。

一.齊雲山

1.入齊雲山

齊雲山入口望仙樓,有副乾隆皇帝題的「天下無雙勝地,江南第一名山」對聯。從此而入,真的準備要踏入道教的仙境了。

這是二天門,沒想到登齊雲山真的是在健走,要有些體力。

走到了三天門,總算能喘口氣了。

2.奇峰怪巖幽洞

看到別有洞天的齊雲山了嗎?斷崖峭壁下的洞穴內供奉著各路神仙塑像,以往還有道士在這裡修煉,尤其這是渾然天成的紅色砂岩,正是所謂的「丹霞地貌」。不用告訴我這裡很靈驗,光是站在這兒就覺得吸飽了日月精華,飄飄欲仙。

沿路都是垂直陡峭的丹霞地貌,是中國最高的丹霞地貌了。

紫霄崖下利用天然巖洞建成的洞府玉虛宮,真的是天造地設的風水寶地!

遠眺香爐峰,狀似香爐,峰頂建有亭子,一眼望去,無疑是神仙住的地方。

到處都有一線天,這兒也不例外。

3.碑銘石刻

齊雲山有大量的碑刻與摩崖石刻,也就是利用天然的石壁刻文記事。這個「壽字岩」由朱熹題寫,高9尺9寸,所以有「齊雲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壽九十九」。

這個紫霄宮玄帝碑銘號稱「三絕碑」,哪三絕呢?由江南才子唐伯虎撰文、書法大家戴練手書、篆刻名家汪肇石刻,精銳盡出。

在赤色的崖壁上有藍紫白黃的崖刻題字,又各種書法字體並列,堪稱紅巖間的歷代書法展。

4.月華街

月華街是古樸的徽派民居,住有村民、道士與家眷,道觀、民宅、店舖相鄰,這裡的道士是又葷又婚那一派,所以是食人間煙火的。

看不腻的粉牆黛瓦馬頭牆。

站在山上俯瞰清一色的徽派建築,數大就是美。

徽菜的各種粿都好吃,裡面包有豆腐、醃菜,風味絕佳。

5.神仙方術

紫霄崖下的道觀玉虛宮,其實是由三個宮組成,居中的是玉虛坊,是典型的三間四柱五樓式,三宮內部相連,主要供奉玄天上帝。

齊雲山上道觀宮廟散居其間。

道教之祖張三豐是在齊雲山傳教並仙逝,這兒有他的衣冠塜。

看到「轉運石」三個字就一把抱住了。道教就是如此入世、平易近人。

到處都可看到葫蘆,「葫倒」應該就是「福到」。

太好笑了,導遊說山洞間到處可見插著一根根的樹枝,這是男子若覺得腎氣不足,就可來此「靠腰」。

二.九華山

1.名山古剎

唐代新羅國(今韓國)王子金高覺渡海來九華山修行75年,於99歲圓寂後,被尊為地藏菩薩的化身,此後九華山就成為地藏菩薩的道場。很多人誤以為地藏菩薩只渡亡者,其實祂是菩薩中許願最大的:「眾生渡盡,方證菩提」,因而是「大願菩薩」。

化城寺是九華山的開山第一寺,是金地藏菩薩修行的道場。

祇園寺是九華山唯一一座宮殿式廟宇。

九華山名山古剎林立,與齊雲山的絕壁幽洞大不同。

2.肉身寶殿

肉身寶殿藏有金地藏的肉身舍利,據說60年才開缸一次。信眾多繞行寶殿九圈一路頌唸「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祈求菩薩慈悲護佑。

佛教的寺廟與道教的宮廟氣質就是不同,道教比較有仙氣,佛教比較靈氣。

寶殿前立有華表,表彰金地藏菩薩曾是尊貴的新羅王子。

石碑上記載這座寶殿的由來與過程。

3.百歲宮

在百歲宮可看到肉身菩薩無瑕法師的金剛不壞之身,他110歲在山洞中圓寂,之後肉身3年不腐朽,弟子將其塗上金漆保護並置於玻璃櫃中供奉,迄今已有300多年了。若不是親眼看到真的無法置信,很殊勝。

百歲宮是建於山壁之上。九華山上的每間寺廟格局都不同,因都是依山勢地形而建。

這裡的二樓供奉500位羅漢神像,每尊神情姿態各異,還有編號法名,很是驚人。

4.大願文化園

九華山腳下的大願文化園是佛教文化風景區,園區廣大,很莊嚴清幽。

園區步道兩旁的銀杏開得燦爛,金黃葉子掉滿地。

金地藏菩薩來唐時隨身只帶一隻小白狗,小白狗後來成為神獸「諦聽」,園區這裡常大排長龍,因為「摸摸諦聽尾,順風又順水」。

5.地藏菩薩銅像

大願文化園最殊勝的就是立有這尊地藏菩薩銅像,高99公尺,與九華山有99座山峰、金地藏菩薩又享耆壽99相合。最特殊的是這尊露天銅像坐落於九華山群峰之間,更顯氣勢非凡。

這裡常有法師帶領信徒拾級而上,行三跪九叩之禮,願力感天動地。

走到最頂禮拜,更感其宏偉。

來到這大家還是不忘要「臨時抱佛腳」。

6.太平湖

所謂「兩山一湖」指的是黃山、九華山與太平湖。我們只在太平湖閒晃了一下,沒有遊湖,只覺觸目所及碧波蕩漾。

在這裡留下歡樂的自拍。

這張是全員到齊的合照,左後一是導遊,解說得生動又精彩。

天氣太好但太曬,紛紛拿出圍巾遮陽。

三.黃山

1.初見黃山

我們是從後山搭太平索道上黃山的,在索道上初見黃山時,當然是全纜車哇哇哇個不停。第一印象是,松石共生的奇景,如果只有危崖峭壁而沒有其上橫空而出的松樹,那就不足為奇了。

下纜車後,狂拍松樹。有的松樹只有單邊,因枝椏只長向向陽的一側,大自然的神奇就在眼前。

再來注意到的是黃山的重巒疊嶂了

來到排雲亭前,視野寬闊,眼前盡是一座座挺峭的石峰

之後,又來到排雲亭前與大家爭拍落日

拍到完整霞光滿天的日落景致

2.奇松

這株是中國的國寶迎客松,樹齡1300多年,其生命比你我都珍貴,有兩名工作人員24小時監控其生命跡象。他的姿態有如伸出一隻臂膀表達歡迎光臨,知名度、好感度都是第一。

在迎客之後,旁邊有兩棵就是待客松了,黃山的待客之道真的很週到。

可憐的是原本的送客松,被遊客的高溫泡麵給合力燙死了,後來又找了這棵來送客,以免失了黃山的禮數。

這棵名叫蒲團松,名符其實吧。

沿途沒有名號但美不勝收的奇松不知凡幾。

3.怪石

所謂「三分形象,七分想像」,這座像魚頭的巨石,一定要拍獨照,好「獨占鰲頭」!

框起來的部分像不像一個入定了的老僧?

像不像在比中指?

像不像餵魚飼料,但見魚群張嘴爭食?

像不像以前的大哥大?而且長在松樹底下,品牌無疑是「松下」。

4.西海景區

西海景區是大峽谷地形,幾乎就是一路下行到谷底。一路上右邊是千仞山,左邊是萬丈深淵,看到那沿著岩壁而建的階梯了嗎?走時不敢往下看的。

有幾段是狹窄陡峭的棧道,很是驚心動魄。

路上有個美麗石橋緩衝一下

一路下行,離山峰愈來愈遠。

看到纜車道了,終於快到谷底了,眼前像不像「夢幻景區」?

若不勝腳力,可搭「轎子」,但沿途只在一處看到,不是隨招隨到,還是靠自己的11路比較可靠。

5.玉屏景區

從西海景區到玉屏景區不再是一路下行了,而是上上下下,要歷經「七上八下鬼見愁」的崎嶇路,現在想起來腳都會痛。

這是康熙皇帝題的「黃海仙都」石碑。我們這次來天氣太好,溫度又高,完全不見黃山另一絕雲海的蹤跡。

玉屏景區視野開闊,景緻秀麗。我們已從後山翻到前山了,而黃山的後山是秀而明麗,前山則險而雄偉。

看前山的石塊也與後山不同,因不同的風化作用,前山的石塊比較大塊呈大片狀。

這次沒走到光明頂(饒了我吧!),但一路上都看到那顆白色的大圓球,光明頂是前山與後山的分界線。

6.再見黃山

歷經七、八個小時、一萬七千多步,我們爬完了黃山耶!以後不能再叫我是肉腳!

八人順利擠上同一部下山纜車,開心自拍。

再見黃山。再看一眼最初看到的松石共生奇景,已烙印在腦海裡。

四.同場加映徽州美食

到第二天第三頓我們仍是吃名菜大宴,才搞清楚我們這團的一大目的是「美食徽州」,不記一筆,太對不起這些已下肚的珍饈了!

到黃山市的第一站就來到「徽菜博物館」,領略了八大菜系之一的徽菜特色。

在這兒品嘗了19道的「文房四寶宴」,看看這栩栩如生的毛筆、硯台、墨條,是一道酥脆的甜點。

我覺得NO.1的徽菜是臭鱖魚,因經過醃製與發酵有「臭」味,但魚肉有韌性又肥美,太美味!

No.2是各種的毛豆腐,這是豆腐發酵後會長出細長的菌絲,有的長如長毛象等級,經過煎炸後,又軟又綿,跟別的豆腐口感都不同。

在齊雲山吃到的「太極豆腐羹」,時令蔬菜碎與豆腐碎熬成的清甜好滋味。

還吃到北京烤鴨,除了包青葱外還可包仙楂,美味加分。

天天就是美食當前,只好餐餐吃撐!

2023 年 12 月 2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旅遊

來去徽州(上)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27 日
作者 老燕

2023年11月中旬到中國安徽省、江西省玩了八天,走進婺源、西遞、徽州古城,朝拜了道教聖地齊雲山與佛教聖地九華山,並遊歷了「天下第一奇山」黃山。這是我第一次到中國,不但見識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受震撼的是在古村裡看到儒家文化的根深柢固並了解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怎樣深植人心。一起去看看!

一.婺源

1.曬秋

雖然時節已來到初冬,但婺源篁嶺古村還是看得到曬秋的農俗。家家戶戶在屋頂上用大大的竹盤曬著秋收的成果,真的是很獨特的景致。

白牆黑瓦間點綴著紅黃白棕,美得像幅畫。

什麼都曬,什麼都不奇怪。

2.徽派建築

徽派建築最大的特色是粉牆黛瓦馬頭牆。粉牆黛瓦其實就是白牆黑瓦,一眼望去清一色的建築形制,散發出古典素雅淡淡的美。

框起來的部分就是馬頭牆,不但有防火功能,更是在白牆黑瓦間創造出畫龍點睛的效果。

框起來的是徽建築的另一特色「肥樑瘦柱」,橫豎都有特色。

大門都配有門樓或門罩,而且是向外挑、兩層以上的檐腳,防雨水順牆而下濺到門上。

徽派有「三雕」:石雕、木雕、磚雕,牆上是幾種木雕的圖紋。

這雖不是徽派的特色,但在這裡看到所謂的「門當戶對」。門當是下方一對抱鼓石,戶對是上方門楣四個短圓柱,愈有身分地位造型愈繁複。

3.登堂入室

廳堂,通常面對著天井,採光很好,看到那扇精雕細琢的木隔窗了嗎?嚇人的精美!

尊師重道,供奉百世經師聖像。

房間都偏小,所謂「一步進房、 二步登床、三步撞牆」。

框起來的三個字,乍看都不認識,但拆開來:人主即「君」、見父母即「親」、先生即「師」,儒家思想乍現。

4.萬畝梯田

婺源篁嶺是典型的山居村落,周邊由萬畝梯田簇擁,還有千棵古樹環抱。

走出村落,視野開闊,綠意環繞。

有非常多的百年紅豆杉。

導遊說不看百年的了,來看看這棵一千年的楓香。

5.花溪水街

篁嶺有這個很繁華的商業區,是一條沿著溪流而上的市街,有石磨流水等景觀。

古色古香的亭台樓閣

蹭一下,這裡是網紅打卡的熱區。

6.婺女洲

我們在婺源的旅館有美得像畫的庭園景觀,落日餘暉下,好徽派!

旅館旁是婺女洲複合式度假區,夜景非常的璀燦。

看到打鐵花秀,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像揮棒式的擊出四射的煙火。

在這裡看了「遇見婺源」戶外歌舞秀,布景燈光設計得很有新意。

若故事情節、歌曲音樂能再精進會更有吸引力。

二.西遞

1.世外桃源

有考據指出,陶淵明「桃花源記」的世外桃源寫的就是西遞,所以這裡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與宏村並列世界文化遺產,是首次列入世遺的民居聚落。這裡目前還有兩百多戶人家在此居住生活,是保存完好的明清村落,尤其在步入民家後,可切身體會為什麼這裡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縮影。

西遞是安徽省南部黟(音同「衣」)縣的一個鎮,這裡出產名符其實的「黑多」青石,整個西遞都是由黟縣青石鋪地,走在上面,非常的堅固踏實。

西遞共有99條窄巷,巷弄錯綜複雜,猶如走進迷宮

這裡民居的另一個特色是高牆深宅,高牆是為了防火,遠望像一座座古堡。深宅則是若子孫滿堂就一進一進的加蓋,房子就愈蓋愈深。

2.胡文光刺史坊

這裡僅剩的一座牌坊位於村口,是西遞之光明代大學士胡文光的牌坊。牌坊就像是現代的勳章,只不過是石刻勳章,用的是當地的黟縣青石,而且是三間四柱五樓規格(四根柱子,隔出三個空間,上面有五層閣樓雕飾)。

胡文光官運亨通,升官後再次在牌樓的背面記載其光宗耀祖的功績。

牌坊有等級之分,最高級是「恩榮」如這個刺史坊,是由皇帝頒旨表彰,並由地方宗族出資興建。

3.胡氏宗祠敬愛堂

徽州人有強烈的宗族觀念,其中,有400多年歷史的胡氏宗祠敬愛堂,是西遞的重要精神指標。宗祠是族人商議的地方,也是舉辦婚喪喜慶與訓斥不肖子孫的場所。裡面觸目所及都是家訓族規,立刻讓人起心端正。

這是宗祠的第二進,有好大的長方形天井合院。

祭祀廳裡供奉的是幾位重要始祖的牌位,最重要的是其上匾額的四字「百代蒸嘗」,取自紅樓夢,意思是世世代代要永記祖宗恩德,不忘祭祖。

以「忠孝廉節」訓勉後代子孫。天井的功能是將屋頂上四方之水匯集于天井,好讓肥水不外流。

胡氏宗祠將「孝」列為人倫之首。這是朱熹寫的「孝」字匾額,字中有畫,上部像一個拱手作揖跪地的孝子,下部後面則是猴子的嘴臉,意指不孝會「返祖」為猴。

4.追慕堂家祠

追慕堂是西遞的第二大祠堂,是座家祠次於宗祠,從其八字門樓可見其家族是官宦人家,而且這裡曝露了「真李假胡」的秘密。原來西遞始祖是李唐後裔,因改朝換代為避禍而改姓義父的姓「胡」,所以是胡由李來。

仍有長方形天井合院以及眾多的族規格言。

追慕堂追慕的是祖宗,這裡還供奉胡姓真正的遠祖李世民的塑像。

框起來的是「避面石」,因中國傳統講究輩份,當七十幾歲的「晚輩」,碰上迎面而來的三歲「長輩」,躲到避面石後,即可免去對娃兒行跪地磕頭之禮。

5.瑞玉庭

瑞玉庭是徽商富豪的豪宅。從其門樓不是八字形可見不是在朝當官人家。

但從其內部的挑高,即可見財力雄厚。

即使經商致富,仍立著「 耕讀人家」的石刻,士農工商的排序果真不假。

他的致富之道?楹聯上寫著「便宜多自喫虧來」,請注意「多」少了一劃,而「虧」多了一劃,再次凸顯「多虧」的重要。

對面寫的是「快樂每從辛苦得」,「快」少一豎,「辛」多一橫,強調要「快樂少一點,辛苦多一點」。

6.私塾桃李園

進到私塾果然不一樣,最醒目的是後廳由12塊花門組成的漆雕書法,內容是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揮毫的是書法家黃元治,他因非常廉潔有「青菜太守」美名,退休回鄉後兩袖清風,被延攬至私塾授課,並留下這個傳世之作。

前廳有著家家戶戶的一般擺設,一定是右鏡左瓶,取其外出的人平(瓶)平安安歸來,在家的婦人要心淨(鏡)如水。中間兩只花瓶是擺放官帽的帽筒,也可做為男主是否在家的標示。

這是「文能控學霸,武能定學渣」的戒尺,喚起以前「少一分打一下」的惡夢啦!

7.胡文照祖居大夫第

胡氏25世祖胡文照在修膳祖居時在門額下提字「作退一步想」,而且鑑於西遞的窄巷通行不易,主動將邊牆後退一步。左側框起來的部分即所謂的「拐彎抺角」,即在轉彎處削去三分讓路。但這個「讓」是有玄機的,也就是上方仍有稜有角,下方的牆基仍在,表示「上不讓天,下不讓地,中間讓出三分和氣」,敦厚又不失志節。

在這附近看到什麼叫「寒窗」,原來學子是在此冰梅紋的寒窗下苦讀,一起苦讀的就叫「同窗」。

寒窗的對面窗是雕有蝙蝠、鹿、猴的福祿侯窗,兩窗相隔約十步,所以才會有「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楹聯上「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可看到仕途有多重要。

大夫第是臨街的閣樓式建築,這裡有名的「胡氏繡樓」就是拋繡球的地方,接到了就要準備入贅了。

8.故文照故居西園

西園是胡文照居住生活的地方。文革時代被扔掉的「西遞」原始石刻牌,被撿到這裡安置。

這裡最值得看的是石雕漏窗,此為右邊的「竹梅圖」。

左邊雕的是「松石圖」,都是徽派三雕的精髓所在。

三.徽州古城

1.古城門城牆

徽州古城為中國保存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自唐代起就是徽郡、州、府所在地,所以縣治、府治同在一座城內,目前遺留下數座門樓與部分城牆。

這裡建有固若金湯的縣城與府城城牆

譙樓顧名思義是收集敵情的監控中心

這次同行的團員在城門下合影,大家玩得開心極了。

2.徽州府衙

穿過譙樓下的門洞就來到古城中心的徽州府衙,也就是地方首長辦公所在,是官廳建築群落的代表。

這裡不可思議的處處有警語,如「爾俸爾祿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至今仍適用於公部門 。

匾額「清慎勤」與楹聯上都是警語,天啊!天天這樣洗腦,自古貪官還是這麼多!

告官還是先走協議,在此「息民亭」先進行調解。

調解不成就上「公堂」了─「威武」,桌上有四個簽筒,白簽是打1板、黑簽5板、紅簽10板,除了數量外還代表力度是輕中重。

3.許國石坊

這是明萬曆年間,皇帝為表彰許國大學士的功績而賜建的牌坊,通常頒旨賜建後由地方買單。結果鄉人太熱情,把4柱牌坊蓋成了8柱,許國回鄉一看驚呆了,8柱是皇帝專屬,犯了死罪,後來他在朝庭上長跪不起,皇帝也就不追究了,所以這是中國唯一一座的八腳牌樓。

八腳牌樓有四個面,不像四柱僅前後面,其上每個面的雕刻精美繁複,還有人說這是「東方的凱旋門」!

再複習一次,「恩榮」是皇帝頒旨、最高等級的牌坊了。

4.陶行知紀念館

古城的老街上有陶行知紀念館,這位偉大的近代教育家,多虧他創立女子學堂,才打開女人受教育的大門。門上的匾額是宋慶齡題寫的「萬世師表」,只有孔子能稱得上「萬世師表」,再來就是陶行知了。

陶行知的本名是陶知行,父親是希望他知道後再去做,但他覺得先實踐更重要故而改名。

紀念館裡有各種近代教育的文獻資料,這是他題寫的黃山遊記。

5.漁梁壩

漁梁壩是橫截新安江的支流練江而建的古壩,由青石壘砌而成,以往這裡是前往江浙的起航碼頭。

轉身一看,太美了,腦中馬上浮現「江山如畫」一詞。

看看這裡的倒影,簡直是鏡影!

2023 年 11 月 27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我的影子瘋了!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22 日
作者 老燕

你曾仔細觀察過自己的影子嗎?所謂如影隨形,影子是不曾背叛、離開你的同伴,從你一出生就跟隨你至此時此地。這是看得到的影子,而你看不到的心中的影子,是否也是如影隨形的跟隨你,你會怎麼對待它?還是它會轉身而來怎麼對你?

有「安徒生最黑暗的故事」之稱的「影子」一文,不像是寫給兒童看的童話故事,離奇的情節與驚悚的結局,都比較像是寫給成人看的寓言。

故事大綱

一名來自寒帶的年輕學者,到熱帶國家居遊。熱帶的房子都有陽台,方便人晚上出來乘涼活動,他常站在陽台上看對面隱約有人的房子,不知道裡面住的是何方神聖。一天夜裡,他突然醒來看到對面陽台站著一位美麗的女孩,身上綻放出光芒,但一下女孩就不見了。他很想到對面去探險但不敢,於是他要求映在對面陽台上的影子進去幫他一探究竟。他的影子真的照做了,但一進去就沒回來,他變成一個沒有影子的人。

所幸一星期後他又長出新的影子,他想他身上一定有一個影子的根。不久他回到寒帶的家,寫了很多研究什麼是真善美的書。多年過去後,有一天,他的影子打扮得非常體面的回來找他,並跟他說他進去的那個房間住的是詩神,他在裡面看到一切且知道了一切,尤其他認識到自己內在的本質,然後他就由影子變成了人。他要以前的主人絕不可跟任何人洩露他曾是影子的事,主人也承諾他。

接下來影子透露他之所以發達,是因為他可以看到人偷偷做的壞事,他把他看到的惡事寫信給當事人,當事人無不出於恐懼而討好他,讓他發了大財。後來,影子又來找他,這時學者對寫真善美的書已感到洩氣,因為沒有人有興趣看。於是影子要求他一起去旅行,影子願支付所有的旅費,但條件是要學者成為他的影子。

故事的結局大致是,旅途中影子遇到一位公主,並決定跟她成親,但學者揚言要向公主揭發他是影子的事實,結果被影子搶先一步跟公主說:「我的影子瘋了,他幻想他變成了一個人,他以為我是他的影子!」就這樣當影子跟公主站在陽台上接受群眾的歡呼時,學者卻被處決了。

邪不勝正?

很錯愕吧!安徒生是不是很悲觀,最後讓邪惡的影子取代宣揚真善美的主人?

是也不是。如果你覺得學者與影子是分開來的,那就是悲劇。但如果你看到的是影子與學者是一體的兩面,那就另當別論。

當學者與影子形影不離時,二者都非善非惡,相依相存。但分開後,影子到詩神的住處看到一切、知道一切,尤其知道自己的「本質」後,才變成人,同時也「變壞」了,所以影子是變成人才變壞的,這意含人的本質本就存在「惡」的一面。失去影子的學者,反而朝書寫空洞的真善美而活,代表他已完全無視人性的黑暗面,所以從有愛恨嗔痴的人變成沒有「人性」的影子。這正是二者為什麼會換位,影子活得像會爭奪會炫富的人,而人卻活得像沒有個性的影子。

悲劇不在影子得勝,主人亡故。悲劇在原本是一的二者分裂後朝兩個極端發展,兩方面都堅持要當人,而不是附屬的影子,勢必得爭個你死我活。所以死是死在非爭鬥不可,無法共存共榮。

要在人的世界存活

這個故事藉駭人的結局發出一個警訊:當你容不下你心中的暗影時,小心暗影會反噬你。

有意思的是,影子因知道一切、看到過不應該看到的東西,他說:「整體來說,這是一個卑鄙骯髒的世界!要不是大家認為做一個人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我絕不願意做一個人。」

故事的最後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童話式結尾,只不過是另類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影子無疑成了人生勝利組,畢竟這是一個卑鄙骯髒的世界!要在這樣的世界中存活,就要深諳卑鄙骯髒的一面。

2023 年 11 月 22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藝術欣賞

走進莫內的畫裡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15 日
作者 老燕

印象派畫作是很受歡迎的畫展主題,只要沾上印象派的邊,一定吸引大批人潮參觀,周邊商品也無不熱賣。現在來看19世紀後半興起的印象派,真的有他劃時代的意義。那時當道的學院派,還在畫室裡神思如何呈現永恆的古典主題,又講究如照片般精準細膩的畫工,官方沙龍一直讓畫當代生活樣貌、捕捉瞬間印象的作品落選,批評他們不用功,作品都是未完成的草圖。當然,後來印象派還是崛起了,學院派黯然退場。印象派的創新以及後來歷經新印象派、後印象派的革新,都為之後不斷開創的現代畫派奠下根基。

2023年5月遊歐,有幸追隨莫內的蹤跡看到他的畫作,包括他避居荷蘭贊丹描繪荷蘭景致的25幅作品、陳列於奧塞美術館各時期的畫作、橘園美術館8幅睡蓮巨作,並走進莫內的畫裡到吉維尼參觀他的故居。真的感受到莫內像是繪畫的苦行僧,不斷的磨礪挑戰自己,一再的突破再更上層樓,至死方休。此行深受啟發,不單是繪畫欣賞的眼界,還有心靈的境界。以下跟大家分享此行的筆記。

一.羅浮宮

1.草地上的午餐

這兩幅不完整的「草地上的午餐」是莫內向馬奈同名畫作致敬。馬奈在1863年展出這幅畫時,因畫面是兩名衣冠楚楚的男性與一名裸女一起坐在草地上野餐,掀起軒然大波,但也從此奠定馬奈在新藝術的領導地位。莫內也由此對在楓丹白露森林創作巨幅油畫心嚮往之。畫中面對我們坐著的是莫內第一任妻子卡蜜兒,看陽光從樹縫間灑落在野餐墊上的光多麼迷人。這幅之所以不完整是因為莫內付不出租金,把畫抵押給房東,房東捲起來收在倉庫,等後來莫內贖回時已蒙塵發霉,後來又遺失一塊,所以無法完整呈現。但卻是莫內早期極重要的作品,顯示其雄心壯志,有意成為戶外寫生領域的領頭羊。

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兩幅同名畫並列於奧塞美術館。

2.亞嘉杜的罌粟花田

1871年莫內搬到巴黎郊外的亞嘉杜,這段時期常與雷諾瓦一起到亞嘉杜附近的田野寫生。這幅畫天空與山坡草地分占一半,藍天綠地間紅色的罌粟花盛放,卡蜜兒與兒子讓充當畫裡兩組共四個人的角色,為靜態的田野風光增添動感,畫出田園詩般的甜美氛圍。

3.撐陽傘的女人

1875年莫內以卡蜜兒與兒子讓為模特兒,畫了「撐陽傘的女人與小孩」,那幅畫以仰角畫出卡蜜兒的裙襬在風中翻飛的律動感。時隔11年,卡蜜兒已過世,莫內再度提筆以繼女為模特兒,畫了這兩幅「撐陽傘的女人」,一幅是面朝左、另一幅面朝右。這時的莫內印象畫工更成熟,人物已無細緻度的描繪,筆觸更快速粗略,其中光影的變化、風吹草動、雲氣流動、人與服飾隨風飄動,都讓人與景更渾然一體。

不同的面向也改變了畫面的律動節奏,莫內就是如此用心於探索大自然的力量。

4.吉維尼的船

這幅畫美得像是走進幽靜的夢境,水面如鏡,清晰的映照出倒影。真實與倒影相互依存,虛虛實實中散發出唯美的氣息。

5.睡蓮池系列

這是莫內比較早期的睡蓮池作品,這時還有池塘岸上的景致,如醒目的日本橋、岸上的白陽樹、垂柳等,也就是一般人眼見且印象中的景色。莫內有近三十年的時間在此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利用描摹同一主題睡蓮池進行美的探究,一一考證了大自然中的各種因子。雖然是同一主題,卻呈現出他在不同階段對大自然的領悟,其實他是以畫這池塘進行冥想靈修。

莫內會在不同時節、天候,從不同角度反覆描繪睡蓮池,以畫下他看到的不同變化。

6.睡蓮,藍色

這已是後期的睡蓮池了,莫內此時已捨棄描繪陸上「固定」的景觀,專注於鋪陳流動變幻的水面。對他來說,池水中就有乾坤,水面上的睡蓮與垂柳以及水面下的倒影,讓畫面生機盎然。

7.倫敦國會大廈

這幅畫看起來像抽象畫,莫內畫出倫敦光與霧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矇矓美感。筆觸更加的恣意隨性,國會大廈的實體消失在光影色彩中,看起來像是魅影般的存在。

8.乾草堆系列

1890年起,莫內畫了20多幅「乾草堆」系列作,他進行這項實驗的目的很明顯,想在不同的時間、天候、季節,畫出乾草堆上光影色彩的瞬間變化。抽象派創始者康定斯基說他在莫斯科第一次看到此畫時很震撼,因他沒看過乾草堆,不知道這幅畫的主題何在,但卻被莫內「調色盤中不可思議的魔力」給吸引了,進而悟出畫什麼(對象/物)已不重要,這也是引導他走向抽象畫風的一個機緣。

9.盧昂大教堂系列

繼「乾草堆」系列畫之後,莫內在1892-93在盧昂主教堂對面租屋,畫了30幾幅此系列組畫。與乾草堆的麥草不同,石造教堂上的光影色彩變化更加細微快速,他說自己是在進行一項「不可能的任務」,他有時同時畫十幾張畫,就是想捕捉大自然的瞬息萬變。莫內想在畫布的空間中,注入時間的因素,難怪他追趕不及。他要求畫商不能單獨出售此系列組畫,堅持維持其整體性。

這個系列的大教堂實體已不重要了,要呈現的是主觀的視覺印象,也就是畫家看到的某個瞬間。

10.臨終的卡蜜兒

我很喜歡莫內的人物畫,其中一個原因是模特兒多是他第一任妻子卡蜜兒。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幅描繪臨終的卡蜜兒,簡直無法置信她以往粉嫩圓潤的臉龐竟憔悴消瘦至此。等到奧塞美術館親眼看到這幅時,才注意到畫中紛亂交錯的淡紫粗線,每一筆都凌厲的表現出他的痛澈心扉

二.橘園

1.橢圓形展廳

1918年11月11日一次大戰終戰日次日,莫內將他8幅巨幅的「睡蓮」畫作送給法國政府,做為和平的獻禮。法國政府將8幅「睡蓮」安置在杜樂麗花園的橘園美術館,並於1927年莫內過世後幾個月對外開放。這裡設計了兩個橢圓形展廳,每個展廳各展示四幅畫作。8幅畫作高度都是197公分,但長度不一,加起來約91公尺,是20世紀初的曠世巨作了。你以為當時一定是盛況空前,訪客如織?並沒有,因為那時受歡迎的是野獸派、立體派、達達、超現實主義等前衛畫風。橘園因參觀者稀少,還得舉辦定期展,用臨時性展牆遮蓋住「睡蓮」,展出那時當紅的畫作。直到1950年代美國現代藝術博物館興起,重新發現莫內晚期作品的價值,莫內熱潮才捲土重來,直到今日盛況不墜。

這就是莫內心中理想展示其8幅巨作的地方,橢圓形的循環意義象徵其畫是無邊際、無界限的生生不息。

2.一展廳

8幅「睡蓮」(Water Lilies)的法文名為「Nympheas」,源頭是希臘神話水澤仙子(Nmyphs,寧芙)的傳說,是美麗與純淨的化身。由於這8幅是莫內晚期的睡蓮系列,這時畫面已無早期的池塘邊界,主體就是水面、水上的睡蓮花葉、水中植物與倒影,不但將他長年來的光影與色彩技巧運用到極致,還展現他對景致無限性的哲思,景與物交織融合,已有東方老莊思想「萬物一體」的體悟。

左圖名為「Morning」,是一展廳最長的一幅,望文生義,畫的是清晨的池塘面,色彩層層疊疊,倒影如夢似幻卻又清晰不已,有種迷離的美感。莫內曾說他發現新鮮空氣的顏色就是紫色,印象派超愛黃色(陽光的顏色)的互補色紫色與紫藍色,還被嘲諷他們集體著魔,患上罕見的「靛色癖」。

「Setting Sun」在畫面的左半邊才有落日的餘暉灑下,水面的色彩幻化多變,曖曖含光。

「The Clouds」有2/3的畫面是映在水面上的雲影,雲朵的邊邊因晃漾的水面、大氣的暈染而絲絲縷縷的。

「Green Reflections」在深色倒影上,睡蓮花葉更醒目了,讓我聯想到蓮葉何田田的詩句。

3.二展廳

從一展廳進入二展廳,視覺上更震撼了。這裡的四幅畫不再只有水面的天光雲影了,每幅都有柳樹的布局左右視覺。左圖「Tree Reflections」,呈現垂柳映著的水面與沒有垂柳的水面細膩的光影色彩差異,這時幾朵出水的睡蓮更顯清新,比一展廳的「綠色倒影」更抽象,景致的交融又更甚了。

「Morning with Willows」畫面左右各有一株柳樹,成了視覺的焦點,令人耳目一新。這裡的景深與倒影是向下探的不一樣,是向上延伸出一截柳樹的空間,水面上的垂柳在天光雲影間飄蕩,虛實交錯。

「The Two Willows」兩株柳樹細幹不再搶鏡,熟悉的天光雲影回歸,沒有柳樹的「遮陰」,水面清朗如鏡。

「Clear Morning with Willows」這裡的垂柳覆蓋範圍大,且柳樹翻飛激起池糖水面陣陣漣漪,晨間的空氣無比清新。

三.吉維尼花園

1.宅邸與花園

1883年莫內遷居距巴黎約1.5小時車程的吉維尼小鎮,先是在此租屋,7年後他買下屋舍與附近的土地,開始化身為園藝大師,一手打造現在馳名全球的吉維尼花園/池塘,並在此創作300多幅與睡蓮相關的系列油畫。來到這裡,就好像走入莫內的畫布裡,感受到他人生中最重要的繆思女神。

住屋是長條型的綠窗粉牆建築,令人立刻置身於法式鄉村風中。

屋前的花園有浪漫的拱型藤蔓架,好大好綠的花園。

從房屋二樓望出去,鄉間田園美景現前。

2.屋內

屋內布置得精緻而素雅,看他起居室的窗景,就是一幅美麗的畫,坐在這裡要不靈感泉湧也難。

莫內收藏很多日本浮世繪的畫,印象派的幾位畫家都是浮世繪的迷,深受其描繪戶外風景的構圖與氛圍影響。

屋內敞開的窗就是一幅再美好不過的田園畫。

房間是甜美的法式鄉村風設計。

廚房的瓷磚與餐具也很吸睛。

3.吉維尼花園

莫內說他一輩子只會做兩件事,一是畫畫,二是園藝。他一手打造的睡蓮池,約200平方公尺,走一圈10來分鐘可走完,但這裡有種說不出的魔力,我們在這兒待了2個多小時,就是捨不得離開。一直目不轉睛地看著水面映照的天光雲影,微風中的波光粼粼,隨著時間消逝的光影變化,這些都是從莫內畫裡學到的大自然美學,我們現在就在這畫裡啊!左圖是畫展中的常客日本橋,初見有些訝異,因印象中拱橋的弧度較高,眼前的拱橋蠻平緩的,有可能莫內是坐在船上仰視綠橋畫的。這時正是紫藤怒放時節,紫瀑四處流曳。

莫內常坐在船裡寫生睡蓮池。

真的是鏡面式的映照雲影天光,倒影逼真到不禁在這裡杵了很久。

來時不是睡蓮的花季,但這池塘就是植物茂密、生機蓬勃,讓人目不暇給。

是不是我看花了啊!倒影還更細緻,難怪莫內後來只畫水面,已沒有了岸上,因岸上的一切已在水中滌淨融合。

四.莫內在贊丹

1870年莫內一家為了躲避普法戰爭,前往倫敦避難,1871年返回暫居荷蘭贊丹。他在寫給好友畢沙羅的信中說:「這裡簡直是繪畫的絕佳地點,一切是如此有趣迷人,五彩繽紛的房子、成千上百的風車和船隻,這裡的景色足夠我畫上一輩子。」莫內住在贊丹才4個多月,留下25幅描摹荷蘭的系列風景畫。

莫內當時是沿著運河自己划船寫生贊丹,圖為記錄25幅畫是在哪兒畫的圖表。

莫內畫了風車、贊丹港口、運河、漁船等,細細地探索荷蘭獨有的景致。看到沒,莫內筆下荷蘭遼闊富變化的天空與水景。

這些畫算是他早期印象派的風格,景物的細節度還在,但已有獨到的光影色彩處理。

莫內當時避居贊丹的住處,目前展出他在此創作的畫作。

2023 年 11 月 15 日 2 留言
2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旅遊

盧森堡玩GO GO

by 老燕 2023 年 11 月 11 日
作者 老燕

盧森堡(Luxembourg)真的是小而美,小而巧,綠地比之高,漫步在這裡像在郊遊踏青,舒適怡人極了!這裡的觀光人潮不多,我們也是差一點就放棄了,因為周末假日竟然沒有火車從布魯塞爾到盧森堡,最後是改搭跨境巴士Flixbus才解決交通問題。但奉勸要搭Flixbus的人要事先確定好搭車地點,不然就是要預留半小時在找搭車地點的時間,才不會像我們拖著行李滿街跑,坐上車後還心有餘悸。總之,盧森堡我們還是來了!好高興沒有錯過這處仙境。一起去瞧瞧,GO!

一.盧森堡車站(Gare de Luxembourg)

盧森堡自2020年起,開世界先例,境內的交通完全免費,包括火車、巴士、路面電車。不管是當地居民還是觀光客一體適用,上車沒有買票的問題。所以,來盧森堡最好就住在車站附近,這裡是各種交通運輸工具的起終站,從市區到郊區雖只搭短短的5分鐘,還是可省去不少腳力。

二.阿道夫橋(Adolphe Bridge)

阿道夫橋可說是盧森堡市旅遊的起點,從這裡到康尼徐走廊可網羅所有熱門景點。這座橋是巨大雙層拱形設計,總長153公尺,是當時20世紀初世界最長的石造拱橋。橋體的紮實厚重感與這裡處處壁壘的軍事風很搭。

橋下的佩特羅斯河谷(Petrusse Valley)綠意盎然。

三.憲法廣場(Place de la Constitution)

憲法廣場主要豎立一座紀念一戰盧森堡陣亡者的紀念碑,碑上有座金色的勝利女神雕像,她手持桂冠要為盧森堡大公國加冕祝福。

四.聖母院(Cathedrale Notre-Dame)

聖母瑪利亞是盧森堡市的守護神。聖母院內部有哥德式招牌的交叉拱頂,還有以阿拉伯花紋裝飾的石柱、 玻璃花窗,相當典雅莊嚴。

聖母院建築揉合哥德式與文藝復興風格,尤以尖塔最為醒目。

2022年才修復完成的管風琴,好想聽現場迴盪著充滿靈啟的聲響。

有聖母的地方一定有搖曳的燭光。

當天是母親節,也是聖母的重要節日,該市特別封街舉辦遊行。

五.普法芬塔爾全景電梯(Panoramic Elevator of the Pfaffenthal)

搭電梯到玻璃全景瞭望台俯看盧森堡,很驚豔!可清楚看到佩特羅斯河谷地的房子,蜿蜒的河流讓景致多了些柔美,粉牆黛瓦有種民風淳樸的味道。

後方就是搭全景電梯的地方,千萬不要錯過。

這裡可展望盧森堡的現代紅橋夏洛特大橋(Pont Charlotte)。

360度的全景視野好好,可看河谷、橋樑、堡壘、軍事設施,讓人捨不得離開。

六.康尼徐走廊(Chemin de la Corniche)

盧森堡的康尼徐走廊有「歐洲最美麗的陽台」美譽,這兒的視野遼闊,景致很不同,因為觸目所及盡是堡壘、防禦城牆、戰略要塞等軍事風,但又有優美的河谷點綴其中,有種剛柔並濟的美。

這裡是貝克要塞(Casemates du Bock)的軍事重地。

盧森堡很特別的地方在於這裡是往昔兵家必爭之地,可一覽邊境城市的獨特風貌。

漫步於康尼徐走廊很賞心悅目。

七.踏青森呼吸

盧森堡面積相當於大台北都會區,但不像大台北多是水泥叢林,這裡是綠地林蔭處處,走在城裡就像到了郊外踏青一樣舒爽。

處處花木扶疏,隨手一拍都是一張明信片

盧森堡有「千堡之國」的稱號,處處可見堡壘建築

走在這裡會不停地讚歎真是綠意驚人啊!

八.漫遊模式

走在盧森堡的綠意中,不自覺就開啟了漫遊慢走模式,走走停停拍拍,十分愜意。左圖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Mudam現代美術館,有他的招牌設計玻璃金字塔,而且就蓋在軍事碉堡的遺址上,宜古宜今。

路上跟小朋友玩了起來,盧森堡也是充滿了人情味。

在教堂門口巧遇要入內主持彌撒的神父,互相問候起來。

最遺憾的是當天貝克要塞沒開,沒看到此世界級的地下軍事堡壘風光,看著柱上的精彩照片,心想或許註定還要再來一次。

回到首頁

2023 年 11 月 11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