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
作者

老燕

老燕

故事

我是社畜該怎麼辦?-2

by 老燕 2024 年 1 月 5 日
作者 老燕

上次寫了「我是社畜該怎麼辦?-1」,現在再來提供第2招。先前情提要一下,本系列提供自認是社畜者參考之用,且不是鼓勵以積極進取或隨波逐流的方式為之,而是以老莊思想道家精神為本,構思出社畜安身立命的藍圖,希望另闢蹊徑,讓一時間無法躺平的社畜,看可不可以不要再這麼內卷下去了。

以火救火的顏回?

第1招是「記住你的名字」。錯過的人請點看這裡,不再覆述。

第2招則出自「莊子」的「人間世」篇,關鍵字是「內直外曲」。

很多人以為老莊思想不就無為、躺平?都是一派出世的想法,如何知民間社畜的疾苦?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也曾為五斗米折腰的老莊,在人世間他們是如何自處的?

故事是這樣的,莊子假借孔子與弟子顏回的對話,虛擬了以下一個情境,有意想借孔子之口說出莊子的想法,我們且將著作權法、個資法等擱置一邊,借重其中要傳達的觀念。這一天,顏回去拜見孔子,向他辭行,孔子問他要去哪裡?顏回說要去衛國。孔子又問要去做什麼?顏回說,聽說衛國國君行事專斷,治理國家十分輕率,動輒讓百姓輕易送死,死者不計其數,人民都走投無路了,所以他想以所學,提出拯救衛國的方法。

孔子聽了後,立刻斥責顏回此行無異是去送死,是在「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因為一旦搬出仁義道德那一套,等於是「以人惡有其美」,意思是用別人的缺點來凸顯自己的優點,完全行不通。但顏回不死心,他提出了用「內直外曲」的方式說君,孔子總算覺得這樣至少可以無罪免死。

內直外曲三秘笈

什麼是「內直外曲」?字面上的意思是「內心正直外表曲從」,這其實是絕大多數社畜每天在做的事,只不過我們比較習慣的說法是「陽奉陰違」,在這裡「陽奉」與「外曲」(外表曲從)是一樣的,也就是不管老闆說什麼我都說「是」,但「陰違」就是內心的OS如「狗屁」、「有沒有搞錯啊」…。所以,相較下「內直」(內心正直)就顯得很可貴了,應該沒有咒罵聲與冒煙的emoji,這是不是需要很高深的修養啊?

接下來,莊子為「內直外曲」提供三個秘笈:「與天為徒」、「與人為徒」、「與古為徒」。

所謂「與天為徒」是道家的核心思想,即萬物都是從「道」(自然律)而來,所以萬物是平等的,而「內直」之有可能做到,是因為明白萬物都是天之子,都由自然所生,所以「內直」是向自然界看齊的結果。看看太陽、月亮、四時運行,有過「因人而異」嗎?西施、富人、你的老闆有多得到大自然的關愛嗎?換位思考,如花、窮人、你自己有缺了一角嗎?所以大自然是以「直」對待其所生的萬物,沒有偏愛或偏惡,一視同仁。想想,為什麼會「陰違」呢?是不是因為內心覺得是來自「上面」的壓迫,如果不是視之為「上面」而是「對面」(內直),就能對事不對人,少掉很多的內心小劇場。這就是第一個秘笈「與天為徒」,向大自然看齊,將老闆一視「同仁」哦!

第二個秘笈「與人為徒」,解釋的是「外曲」,也就是觀察環境與週遭的人,別人怎麼做我就怎麼做,因為「禮」是表現於外的,待人接物不要做到「禮多」也不要做到「禮少」,不多不少最好,不然差「不多」也行。道家從老子以來,都不鼓勵「鶴立雞群」、「我行我素」,看似老派,但這就叫做「向人們看齊」,在人群中不要凸出來也不要凹進去,盡量對齊。所以,「外曲」與「陽奉」還是有些區別,因為當人們「陽違」時,大家都站到反對的一邊去了,請跟著say No。春秋戰國時代雖沒有民主制,但老莊已經知道「少數服從多數」(外曲)與「多數尊重少數」(內直),即是安身立命之道。

第三個秘笈「與古為徒」,這是我們現在正在做的,跟莊子交朋友多好啊!我覺得很受用,你呢?

2024 年 1 月 5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旅遊

荷蘭玩GO GO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31 日
作者 老燕

荷蘭,我可說是好幾次過門而不入,在這兒轉機就走了,每次都想「下一次」一定要進關走訪,2023年5月總算成行了!風車、起司、腳踏車不足以形容她的好特別,紅燈區、大麻店、安樂死不足以形容她的包容開放,填海造陸、開創世上第一個股票市場,不足以形容她的創新力,這些都是我還未入門就知道的。等走進來後,讓我受寵若驚的是,這裡的人超友善,只是靠近要問個路,就先報以大大的微笑;每次大行李箱上不了火車的階梯,後面總有一臂之力;更別說在路上或店裡有機會一談的人,都會問我從哪裡來?每每說台灣,回應的都是我也好想去台灣玩,讓我有機會好好的大外宣。

荷蘭,讓我賓至如歸,以下更要好好的大內宣,一起來看看荷蘭有多美好!GO!

一.阿姆斯特丹

1.庫肯霍夫花園(季節限定)

˙如果計劃到荷蘭旅遊,最好能選擇在3月下旬到5月上旬前來,這樣就可趕上庫肯霍夫花園的鬱金香花季,這是來花卉王國荷蘭最好的時節。超級大的林園,好幾百萬種花卉,保證讓你大開眼界。

這個花園美得如詩如畫,園裡有不同的景致,有風車.運河、森林、溫室、各式各樣的花圃、花田,足以玩上大半天。

這裡完全顛覆我對鬱金香的想像,原來鬱金香可長得像牡丹、百合、康乃馨…品種多到嚇人。

園裡多處有各種造型的花圃,不用懷疑春神就住在這裡!

2.市區走走

荷蘭的市中心水壩廣場,四周都是歷史建築,每條街巷都有特色店可遊逛。

這是荷蘭東印度公司開創的世界第一個證券交易所,是經濟文明的里程碑

由歷史建物改建而成的賣場,讓裡面販售的商品看來多了幾分文物的質感。

隨處可看到販賣大麻的相關商品,裡面常飄出一股「異香」,走在路上就可吸到二手大麻了。

來阿姆斯特丹不要錯過吃這裡任何一家的蘋果派,尤其搭上新鮮薄荷茶,簡直絕配。

3.搭船遊運河

阿姆斯特丹有4條交錯的運河,來這裡怎能錯過搭船遊運河呢?其中紳士運河的河岸第一排是豪宅區,王子運河則是小宅與倉庫,房價與景觀落差都很大。

火車站對面是搭船遊河的起點碼頭

經過從古到今的各式橋樑,有水的地方就是美

有的橋得張開船才能過

太羨慕阿姆的居民可坐在河邊,無所是事也好

4.博物館區

荷蘭博物館之多超乎我的常識,各種名堂都可自成一館。不過,最經典的還是市區的博物館區,有荷蘭國家博物館與梵谷博物館兩大坐鎮,要看完這兩大的精華至少需要安排一天的時間。

荷蘭國家博物館陳列荷蘭各時期重要畫家的作品。這是重新整建引進大量光線的新館區。

該館的鎮館之寶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家林布蘭的「夜巡」,目前館方正進行開放式的修復工作。有興趣了解林布蘭的繪畫可點看我的另一篇文章。

這幅是描繪荷蘭冬日居民到戶外休閒的百態,畫裡有200多個人物,簡直是西方的清明上河圖。

這幅是荷蘭浪漫時代的代表作,也是描繪海難的大自然力。

5.起司村

荷蘭的阿克馬每週五有開放3場起司秀,並有很熱鬧的起司市集,可來這裡採購各式起司。

起司秀其實就看一群人抬著起司來來去去,看個十來分鐘就可以了。

主要是起司要到過磅所秤重,用的是古代法碼。

這裡的市集很有看頭,像這個攤位提供訂製腳踏車鈴聲的客製化服務。

6.風車村

風車村可與起司村、贊丹同遊,都在同一火車路線上,離阿姆斯特丹半小時車程而已。

風車村有很多可愛的綠房子,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景致。

這裡第一次讓我感到荷蘭的天際線居然如此開闊而低,這就是所謂的低地國嗎?

7.贊丹

這裡真的是可愛的積木城市,像不小心跌入樂高的世界。

沿路都是細水長流的河岸美景。

來贊丹主要是朝聖畫家莫內曾避居這裡的住處,裡面有陳列他畫荷蘭風景的25幅畫,有興趣可點看我另一篇文章。

二.羊角村

1.可愛到不行

強力推薦到荷蘭一定要到羊角村一遊,最好是住在這裡至少一個晚上,簡直是來到了人間仙境,萌翻了!

這裡的住戶都很自律,會把家裡家外打理得優雅閒逸,讓人誤以為闖入了精靈的世界。

臨河的住戶家家都有自己的橋,太奢華了!

這裡真的看得到「羊角」耶

在路上遇到一隻綠頭鴨,親眼看到牠拍拍翅膀就飛到對面的屋頂了

2.幽靜到不行

我們訂的民宿位於此地的住宅區,離市區要走五十分鐘,公車只開到下午六點。但卻意外踏進一片幽靜,但聞蟲鳴鳥叫蛙鳴雞啼,久違了,地籟!原來大自然的聲音如此豐沛有力,分貝數爆表,太感動了!

住宅區的小徑,這裡的空氣之清新

坐在民宿的後院放空,兩隻鴨子悠然而過

民宿主人的收藏品也好可愛

來羊角村一定要遊河,這樣就可逛遍羊角村,而且領略這裡大自然的美

三.鹿特丹

1.建築巡禮

鹿特丹在二戰時被德軍轟炸,有8成的建築被毀,所以整個城市都是後來重建,真的感到一個都是鋼筋水泥的城市,是冷冰冰的,原來歷史建物是可以給城市溫度與氣息。不過,鹿特丹也藉著重建,打造出一些別具一格的建築,其中最美的是鹿特丹市集,外部採用不同的玻璃惟幕材質,讓映在上面的倒影有多個層次,很迷人。

鉛筆屋,造型一般般

方塊屋,盯著看會讓人頭暈目眩

這裡的麥當勞也成了觀光景點

在這裡看到騎警,一點也不羨慕,沿路都是大坨馬糞

2.小孩堤防

到鹿特丹不要錯過到小孩堤防看19座18世紀留下來的風車,這裡的風車樸實自然,坐落在空曠低地,很有到郊外遠足的感覺。

有幾座風車可入內參觀

沒想到風車內部可住人,而且看來生活品質還不錯

看到風車內部的運轉方式,很壯觀

四.海牙、台夫特

1.海牙

到海牙主要是來參觀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這是荷蘭的三大美術館之一,展出很多重要名畫。

這裡的鎮館之寶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家維梅爾的「戴珍珠耳環的少女」。對維梅爾作品有興趣的人可點看我另一篇文章。

旁邊的騎士之館,濃濃的中古風

2.台夫特

到台夫特主要是來朝聖畫家維梅爾畢生的家鄉,這裡的「維梅爾中心」有展出他的37幅複製畫,以及他繪畫用的顏料、光學等技巧介紹,熱愛維梅爾的人千萬不要錯過。

台夫特的舊教堂,是維梅爾長眠的地方。

漫步在台夫特的舊城區,有好多特色歷史建築。

台夫特現代化的新火車站,本身就很有看頭

五.馬斯垂克

1.天堂與地獄

荷蘭的邊境城市馬斯垂克,從這裡搭一個多小時公車就可到德國的亞琛,另搭一個多小時火車可到比利時的列日,可輕鬆完成一天玩三國的壯舉。這裡是所謂的文青城市,其中必訪的天堂書店,名列全球最美的書店之列。又這裡有中世紀最惡名昭彰的地獄門,一個城市讓你一次上天堂又下地獄,要先天堂後地獄,還是先地獄後天堂?任君選擇。左圖為天堂書店正門,大門口設計成open book,別具一格。

書店是坐落於13世紀哥德式教堂內,一走進,確實視覺上很震撼。

最別緻的是新舊並陳的設計,不知道真正的天堂是不是也是時空交錯?

這是地獄門,得名來自14世紀黑死病蔓延,當時染疫者都被送至這個門外等死,生死一牆一門之隔。

2.老城區

馬斯垂克的舊城區很是令人驚豔。這是站在要跨入舊城區的馬斯河上所看到的舊城區天際線。像不像秒回中世紀?

橫跨馬斯河的聖瑟法斯橋,好有歷史感

舊城區滿是中世紀建築,最醒目的是這棟紅色的「牛血教堂」,相傳是用300頭牛血漆成,應該是以訛傳訛啦!

2023 年 12 月 31 日 3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到底有用好,還是沒有用好?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26 日
作者 老燕

上次介紹莊子的「沒有用有大用」故事,也就是沒有用也有其有用之處,看起來沒有用也很不錯,那是不是就跟莊子一樣躺平,沒有用就沒有用到底好了?其實這個故事還有進階版,莊子有進一步解釋在人世間「有用的會被利用、沒用的會被欺負」(賢則謀,不肖則欺),那到底做人處事是該有用還是沒有用?

故事是這樣的,莊子一行人走在山裡面,看見一棵大樹,枝葉非常茂盛,伐木的人在樹下休息,沒有要砍掉大樹的意思。莊子不解問伐木工原因,他說:「這棵樹毫無可用之處。」於是莊子對弟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才可以安享天年。」接著莊子走出山裡,借住朋友家,朋友看到老朋友來訪很是高興,命僕人殺隻鵝來招待他們。僕人問:「一隻會叫,一隻不會叫,要殺哪隻?」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隻。」隔天,弟子問莊子:「昨天山裡的樹因為不成材得以安享天年,但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那老師要怎麼做呢?」莊子說:「我會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但處於有用與沒有用之間,看起來自然其實不然,還是有被拖累的時候。」

如何是乘道德而浮遊?

已經不選邊站,站中間了,還是不得安寧,是要怎樣?莊子的建議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意思是,如果能順應自然與自己的本性然後遨遊其間,後果就不同了。

這裡要解釋的是,道家的「道德」一詞與儒家也就是我們一般認知上的「道德」(良好的品性)不同,道家的「道」是比較接近大自然律,是天地運作的法則,「德」則意指「得」,是萬物得自於「道」的天賦稟性,亦即道在萬物上的作用。這也是為什麼儒家的「德」需要靠外在人為的修養才能具備,而道家的「德」是從道而來與生俱有,因而無需外在刻意的作為,就像植物時候到了就會開花結果般自然。

依莊子的建議,要避開有用與無用的禍患,只要順應內外在自然且在其中悠遊自得即可,這聽起來玄之又玄,要怎麼做?做得到嗎?

與時俱化,以和為量

這裡再引莊子一則「不死之道」的寓言故事。莊子說,東海有一種鳥,名叫意怠。這種鳥飛得很慢,好像不太能飛,牠追隨其他的鳥而飛,棲息時擠在鳥群中;前進時不敢領先,後退時不敢落後;吃喝時不敢先嘗,一定吃剩下的。所以牠在鳥群中不會受到排斥,外人也無法傷害到牠,因此總是可避開禍患。

你可能會說,這隻鳥看起來很沒用耶!莊子是不是還是比較偏向以沒有用自保呢?接下來莊子提出兩個如何「乘道德而浮遊」的重要觀念。首先是「與時俱化」,亦即隨著外在時勢的變化而變化;其次是「以和為量」,即以順應自然為拿捏的準則。

如果能做到這樣,那又怎樣呢?莊子說「物物而不物於物」,意思是能掌控外在萬物而不被外在萬物所掌控。道家就是這樣,看起來就像東海之鳥「混在中間」,但「混在中間」(沒用)要能混得好,也是一種本事(有用),沒看到牠一直在順應著外界變化,作出適當且不會傷害到自己的因應行為嗎?這就是牠看起來沒用,其實是有用又不會遭致禍患的方式。

再進一步解釋,當外界無法利於發揮己長,雖一時無用也能安然處之,若外界有利發展自我,就全力以赴,不執著於有用或無用,全憑時機而定,這就是莊子所說的「無譽無訾」、「一龍一蛇」、「一上一下」,如果都能如此隨遇而安,就不是被外在所掌控,而是由內掌控與悠遊於外在。

所以,到底有用好還是沒有用好?這裡還是順應時勢給一個標準答案:看狀況。

2023 年 12 月 26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鯨魚與蝴蝶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21 日
作者 老燕

剛借到紀伯倫的「鯨魚與蝴蝶」一書時,就滿心期待不知道鯨魚與蝴蝶會擦出什麼樣的智慧火花,看到全書4/5時終於讀到這篇,也是一個短故事。

故事是這樣的,一天晚上,一位男士與一位女士同坐一輛馬車,他們以前曾見過面。男士是位詩人,當他坐在女士身旁時,就想講些故事來逗她開心。這些故事有些是他自己編的,有些不是。然而就在他說故事時,女士睡著了。不久馬車突然一震,女士驚醒過來說:「我很欣賞你對約拿與鯨魚這個故事的解釋。」詩人卻說:「可是夫人,我剛剛說的是我自己編的故事,那是有關一隻蝴蝶遇到一朵白玫瑰的故事。」

故事結束。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是翻到下一頁,才發現故事就在詩人說完話時劃下句點。沒錯,鯨魚根本沒遇到蝴蝶,在這個故事裡,勉強能說的是錯把蝴蝶當鯨魚,二者是誤植的關係,如果有關係的話。

那這個故事到底在說什麼呢?

鯨魚與蝴蝶的交集

這本書是紀伯倫的最後一本著作,全書共52個小故事,都是紀伯倫擅長的以最精簡的文字內容,指向生命最深刻的內涵,並以「鯨魚與蝴蝶」這篇做為整本的書名,可見這篇在書中具有代表性地位。

在「鯨魚與蝴蝶」故事中,雖然這兩種生物在故事裡看似沒有交集,但沒有交集也是一種交集啊!這就是紀伯倫神奇的地方。

先說「約拿與鯨魚」,這是聖經很知名的故事。上帝命令以色列的先知約拿去尼尼微傳教,以拯救那裡的人。但約拿因為尼尼微是以色列的敵國而抗命逃跑,結果在海上遭遇暴風而被鯨魚(一說是大魚或海怪)吞下,在大魚肚裡經過三天三夜的悔改與禱告,終於讓神命令大魚將約拿吐在旱地上而重生,之後他也順利達成使命。

有關這個故事的解釋非常多,有人認為這是確實發生過的史實,為此還費盡唇舌解釋為何約拿可在大魚的肚裡待上三天三夜,是因為這頭大魚沒有牙齒能吞得下約拿,又大魚有很大的氣腔足以讓約拿在他肚子裡悔改並禱告;也有人從象徵的角度解釋這正是重現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寓言;還有不必多言這就是神蹟的終極解釋法…

而男士自編的「蝴蝶與白玫瑰」故事呢?再日常自然不過,沒有史詩般的遭遇,也不會有多種解釋法的爭議,更不可能在神聖的經典裡占有一席之地。會把這麼平凡的小故事誤聽為對神聖寓言的解釋,那真的是無心睡著了,不是故意曲解的。

不要把蝴蝶當鯨魚

說重點,我覺得紀伯倫想說的是,他說的故事其實並沒有「微言大義」──他說的只是自編的「蝴蝶與白玫瑰」小故事(微言),而往往看書看到一半就開始打瞌睡或神遊的讀者,卻覺得他說的一定是「約拿與鯨魚」這個等級的箴言(大義)。他要提醒的是,他說的很多小故事只是福至心靈或博君一笑而已,不是所有的小故事都要有大道理,如果硬要在故事中生出意義,那就等於是把蝴蝶當約拿的鯨魚了!

有詩哲之稱的紀伯倫,一生都被冠以探索生命、揭示奧義、啟發靈感等浪漫神秘主義的封號,這本絕筆之作回歸尋常、有趣又耐人尋味的小故事,或許是他返璞歸真的總結吧!

這也是我想的到的「微大義」!

2023 年 12 月 21 日 2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藝術欣賞

快看!素人畫家亨利.盧梭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16 日
作者 老燕

2023年5月在巴黎橘園美術館看完莫內的「睡蓮」系列大作後,已心滿意足,之後也看看這裡正展出的馬蒂斯特展與常設展。然後,突然被一幅畫給驚嚇到了,接著看他的幾幅畫,發現果然有異,趕快查看畫家是何方神聖,是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覺得以前好像在哪兒看到過。等回家後一查,原來2018年故宮展出俄羅斯普希金博物館特展時,他的一幅「美洲豹正襲擊一匹馬」也在展出之列,那時只覺得非常的異國風情,畫風帶著一絲詭異感。

接下來,當然要來好好的認識他。

盧梭(1844-1910)有二十幾年是巴黎的海關人員,閒暇時喜歡畫畫。他沒上過美術學院,也沒受過正統的繪畫訓練,因而他的畫沒什麼透視法的景深,也沒有光影的變化,人物比例往往離譜誇張,所以就是一位素人畫家,又因為畫的像小孩子被說是畫風天真,或許因為他沒被美術教育匡限住,他的畫作多自由、夢幻且神秘。但因他作畫年代與梵谷及高更同期,所以被歸為後印象派畫家。他生前並沒有因繪畫而能好好養家,畫作毀譽都有,但高更、畢卡索都曾對他的畫無比驚豔,畢卡索還為他在自己的工作室宴請一些繪畫界人士,然後誇盧梭是當代最偉大的畫家。這或許是過譽,但他的繪畫無疑跑在立體派、超現實主義的前面,是這些現代畫派的前輩。

以下就介紹我看過的6幅盧梭畫作是如何讓人驚嚇,以及嚇過後竟回甘似的驚豔。

1.拿著娃娃的小孩(Child with Doll)

就是這幅畫讓我在不經意中被嚇了一跳。不覺得這小女孩看來很不對勁嗎?她的表情不是一般小孩的天真無邪,也不是因剛掉了一個棒棒糖而在氣惱。她的神情帶有一種「看什麼看!」不曉得在質疑什麼。更別說她抱著的娃娃,不是女孩愛的洋娃娃,而是個像聖人似的男娃娃,但另一手上又拿了一朵花。就是這一整個怪異的組合,在剛看到時心底一震。

不用說小女孩、男娃娃的比例不對,畫沒有景深,整幅畫很平板,這就是素人繪畫的特色所在。

乍看下覺得這個小女孩應是奈良美智筆下壞壞女孩、Wednesday的前身,但又比這些人小鬼大再多一個層次,也就是她很可能是一個長大了的成人心中住的小孩,這個時刻不安懷疑的小孩,正瞪視著這個充滿矛盾不解的世界!必須說她的質疑超有感染力的!

2.公園裡的行人(Walkers in a Park)

因剛被小女孩嚇到,就對這幅也感到毛毛的,覺得是不是在畫「暴風雨前的寧靜」?後來看了對盧梭的介紹,才知道他也喜歡畫巴黎的公園或郊區、塞納河畔這類的風景畫,而且會把平板的房子畫得有些中世紀的味道。這幅就有素人畫家的樸拙畫風,有種像會出現在夢裡或嚮往裡的幽靜。

3.風景與四名釣客(Landscape and Four Fishermen)

這幅很有趣,盧梭生長在工業化起飛的時代,他超愛當時各種的「新發明」,尤其是飛行器,他的畫裡常有太空船、熱氣球,還有這幅畫的是萊特兄弟的雙螺旋槳飛機。新世紀發明劃過天際,底下的釣客仍各自垂釣,很奇特的並置。

4.朱尼爾的馬車( Pere Junier’s Cart)

畫裡駕馬車的是朱尼爾先生,他是盧梭以前的鄰居,因盧梭欠他一些錢,他又剛買了這匹寶馬很自豪,就要盧梭畫他們全家乘著馬車的肖像畫。

當然人物的比例與面向超怪異,更怪異的是盧梭自己加了3隻狗在裡面,超大的黑狗在馬車下,牠的比例已不輸給人了,另一隻又超小的在最前面,第三隻是被抱著?自己立著?總之跟其他人一樣面對著我們。

整幅畫好像現代插畫,盧梭畫裡流露出質樸但自由且神秘的氣息,愛怎麼畫怎麼畫,自成一格,難怪啟發了畢卡索等人,又與野獸派的畫一起展出,就是現代繪畫的先驅啊!

5.婚禮(The Wedding Party)

這幅畫真的讓人過目不忘。當然就正統繪畫來看,人物的擺放全都亂了套,新娘像飄浮著,坐在樹幹上的祖父比例、坐姿也都有問題。

但這算什麼呢?一場婚禮為什麼大家要排排站面對一隻黑狗?又大家神情肅穆得好像在參加葬禮!但這正是盧梭的魅力所在!他就是不要畫得「正常」,詭異就是他畫裡的靈魂。

這幅畫可說是盧梭創新的「風景肖像畫」,要不是那隻狗搶鏡占了快1/4畫面,「背景」那些各式各樣的植物分量是不會輸給參加婚禮的人。只是我對植物不熟悉,據說盧梭喜歡把不可能長在一起的歐亞非南美的植物畫在一起,這也是他的一個招牌。

6.美洲豹正襲擊一匹馬(Jaguar Attacking a Horse)

這是攝自從2018展場買回來的畫冊。之所以非在這裡擺這張不可,是因為盧梭生前最受矚目的就是他一系列的叢林畫,畫中有富饒的植物、五彩的花果以及肉食性動物正襲擊牠們的獵物。

2018時只覺得畫家選這個題材很特別,還有那些植物很有異國風味。現在來看,首先注意到的是,美洲豹是在攻擊馬嗎?看上去牠是抱住了這匹無助的馬,牠的前蹄似有掙扎,鬃毛驚嚇而矗立,但畫面並不殘暴,反而是旁邊張牙舞爪指向這一幕的怪奇植物,看起來還比較有威脅感,但旁邊的花兒還是各自安好,無視眼前的險境。看盧梭的畫就是這種感覺,美好中有陰影,這才是自然吧。

2023 年 12 月 16 日 0 留言
1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故事

不學什麼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by 老燕 2023 年 12 月 11 日
作者 老燕

已上路4年的108課綱,最近又被炒熱議題。有資深國文老師說,這個課綱拿掉了顧炎武的「廉恥」一文,所以是「無恥課綱」;而且砍掉「倫語」、「孟子」、「大學」、「中庸」四書的內容,所以是「缺德課綱」。

這麼勁爆的言論,果然讓這位老師一夕間成為有百萬點閱率的網紅,她也為此感到驕傲。但也有老師跳出來批評顧炎武的「廉恥」一文根本毫無文學價值,不必列在課綱,並嘲諷國文課何時成了道德課?這還算客氣,還有人指責這位老師是不稱職不懂課綱意義的老師;最讓人傻眼的是,在當今網路世界,古賢人顧炎武也被肉搜了,還被挖出他過去一些不廉不恥的黑資料,意思是他根本不配談什麼是「廉恥」。

問題是,在學校不學什麼真的有那麼重要嗎?課綱「無恥缺德」就會讓學生學不到「知恥有德」嗎?還有「知恥有德」真的非學不可嗎?

以上是以下故事的前情提要。

馬衰遇伯樂

現在讓我們來讀莊子的「中規中矩」故事。這個故事先是莊子為「馬遇到伯樂」而抱屈!莊子真的跟大家都不一樣,古有名言:「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偏偏莊子認為馬碰到伯樂是倒大楣的開始。

莊子說,馬的蹄可以踏雪,毛可以擋寒風,餓了吃草,渴了喝水,高興了就跳來跳去,這是馬的真性情也。但伯樂一出現,他說:「我可是很會訓練馬」,這下好了,他為馬烙印、剪毛、削蹄、套上韁繩,接著讓牠們餓著、渴著、奔跑、驟停、排列隊形,而且前以銜勒操控,後以鞭策威逼,訓練到這裡馬已死了大半。接下來陶匠也說:「我做陶土特別有一套,可以讓圓的合乎圓規,方的合乎方矩,整出中規中矩的陶土。」木匠跟著說:「我也很會造化木材,可以讓彎的合乎曲鉤,直的合乎準繩。」

莊子想問的是,難道陶土與木材的本性就是要去合乎圓規、方矩、曲鉤、準繩的嗎?莊子認為,天下萬物都有其常態,也就是曲的不用靠彎鉤,直的不用靠繩墨,圓的不用靠圓規,方的不用靠方矩,要靠鉤繩規矩來矯正的,都是違背自然之道。由此,莊子說聖人常柔性勸導眾人行仁義,藉此撫慰人心,這也是一種背離常態。

什麼才是有害的學習?

看到這裡教育工作者都要跳腳了,那這樣是不是把學校關一關,讓學生就像野馬一樣成天四處嬉鬧玩樂就好了?

說實話,這樣未必會比較不好耶!如果能讓學生回歸自然本性,不用等他們出社會後才覺悟說「要找回真正的自己」、「要做真正的自己」、「要活出最真實的自己」…這樣不等於在責備以前師長教的都不是如何成為「真正的自己」嗎?那比學生不懂得廉恥與道德,不是對他們更有害?

我們的傳統教育可說是一言堂,社會文化教育的根基都建立在儒家思想上,覺得不教學生仁義道德這一套聖賢之道,學生就有可能變成無恥缺德之徒。但從另一面來看,道家認為仁義道德就是一種鉤繩規矩,本性善的何需學?本性惡的不會學,何況絕大多數人都是善惡兼而有之,教學生:「君子OOO,小人XXX」,是在教導學生還是在混淆學生呢?

善惡美醜是怎麼來的?

老子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天下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意思是,當天下人都知道美,就有醜了,知道什麼是善,就有惡了。

當儒家在制定道德量尺時,其實是在扭曲萬物自然的存在狀態,並製造出人為的對立性。人性本來是非善非惡的整體,但聖人要高舉善,惡就產生了,接下來為了要揚善止惡,於是開啟善惡之間沒完沒了的鬥爭。

所以,不學什麼真的有那麼重要嗎?學生在學習顧炎武的「廉恥」一文後,就會明白廉恥是什麼嗎?好在,學生早被訓練有素了,他們不會把時間花在搞清楚什麼是明末清初的廉恥觀,而是到底明天廉恥是要考什麼啦!

2023 年 12 月 11 日 0 留言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 1
  • ...
  • 10
  • 11
  • 12
  • 13
  • 14
  • ...
  • 16

關於我

關於我

老燕飛起

Hi,我是老燕,一個喜歡研究自己、觀察別人的處女座O型人。 向來對童話、神話、寓言等充滿象徵解讀空間的故事著迷不已。 我相信每個故事的背後都可聯結到我們自己,有助我們認識自己與我們所處的世界。 這裡分享的文章都是我深讀故事後的心得,透過網站分享出來,期望對你也有些啟發。 另外,我還熱愛旅遊、藝術、音樂與料理,也在這一併分享。

Recent Posts

  • 致親愛的讀者

    2025 年 4 月 1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8(最終回)

    2025 年 4 月 7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7

    2025 年 3 月 31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6

    2025 年 3 月 24 日
  • 無為,那我要做什麼-5

    2025 年 3 月 17 日

Categories

  • 故事 (69)
  • 旅遊 (16)
  • 藝術欣賞 (8)
  • Facebook
  • Twitter
  • Instagram
  • Pinterest
  • Tumblr
  • Youtube
  • Bloglovin
  • Snapchat

@2019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回到首頁
Welcome
  • 首頁
  • 故事
  • 旅遊
  • 藝術欣賞
  • 關於
  • 聯絡我